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哈勒·維騰貝格馬丁路德大學

哈勒·維騰貝格馬丁路德大學(校園風光)原圖鏈接來自 佛山雲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的圖片

哈勒·維騰貝格馬丁路德大學(德語: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英語: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of Halle-Wittenberg)是德國的一所國立研究型大學,1817年由兩所大學合併而成,其歷史可追溯至1502年,位於哈勒和維滕貝格,有約20000名學生。

目錄

學校介紹

哈勒-維騰貝格馬丁路德大學(德文:,簡稱MLU)是德國一所國立的研究型大學,位於哈勒和維滕貝格。她是一所於1817年由兩所大學合併的德國大學。其中較舊的一所Leucorea大學在1502年於威騰貝格建立,較新的一所則於1694年於哈勒建立。

哈勒大學、哈雷大學、哈勒-維騰貝格大學、馬丁路德大學均是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的中文譯名。

今日的名字「馬丁路德·哈勒威騰貝格大學」,則於1933年11月10日訂立。

哈勒大學率先倡導學術自由和教學自由,被一些教育家譽為現代大學的先驅,它對德國乃至歐洲高等教育的現代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維騰貝格大學培養出了路德和邁蘭西頓兩位著名人士,並發展成為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的知識中心。哈勒大學則在十八世紀經過科學家托馬斯和哲學家沃爾夫的努力,成為德國辯證學的發源地。經過重新調整和不斷擴張,維騰貝格大學不僅保持了其在學術上和社會上的領先地位,還設置了許多跨學科的課程,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國際知名教授,更好的滿足了現代化社會高等教育的需要,該大學現已成為哈勒市的大學城中心。

院系設置

神學院、法律學與經濟學學院、法律學系、經濟學系、醫學院以及大學醫院、哲學院I、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哲學院II、語言學系、通訊科學系、音樂學[1]系、哲學院III、教育學系、自然科學院I、物理系、化學系、自然科學院II、農學系與營養科學系、地球科學系、數學系、資訊科學系、工程技術科學中心。

著名校友

格奧爾格·康托爾 (1845年3月3日-1918年1月6日) 創立了現代集合論作為實數理論以至整個微積分理論體系的基礎。他還提出了集合的勢和序的概念。他是與高斯,歐拉,畢達哥拉斯齊名的數學天才之一。

赫爾曼·艾賓浩斯 (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德國心理學家。創立了「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魯道夫·克勞修斯,(1822年1月2日-1888年8月24日)熱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首次明確指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他還於1855年引進了熵的概念。

威廉·韋伯 (1804年10月24日-1891年6月23日),德國物理學家,19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國際單位制中磁通量的單位「韋伯」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赫爾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年3月23日-1965年9月8日) 195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分子科學的奠基人。

卡爾·齊格勒 (Karl Waldemar Ziegler,1898年11月26日-1973年8月11日)在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究方面有很大貢獻,與居里奧·納塔共同獲得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 (1854年3月15日-1917年3月31日) 1901年首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古斯塔夫·赫茲 (1887年7月22日-1975年10月30日),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先驅,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2]

趙忠堯 (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中國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線研究的先驅和啟蒙者。

葉企孫 (1898.7.16- 1977.1.13) 上海人。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視頻

哈勒·維騰貝格馬丁路德大學 相關視頻

成就比肩楊振寧,愛國不輸錢學森——趙忠堯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我們記憶的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