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品題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對人的品行、才幹、風貌等進行品評,判斷其高下。盛行於漢末魏晉時期。品題在初興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看人不論出身,只論德行才華,是鑑別人才、量才授官的重要手段。魏晉人士清談的內容之一就是對於人物的識鑒和品藻,當時稱為「題目」。但自魏末晉初開始,對人物的品評逐漸傾向於門第權勢,九品中正制的形成與此有關。另一方面,品題由對人物的品評轉向對於詩文書畫的品評,選拔人才的功用削弱,藝術審美的意義凸顯,這種風尚影響到南北朝的文學批評,催生了了各種詩品、畫品、書品等批評著作的出現。
引例1
[許]劭與[許]靖俱有高名,好共覈(hé)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後漢書·許劭傳》) (許劭和許靖都有名望,喜歡聚在一起詳細苛刻評論同鄉的人物,每個月都要更換品評的對象,所以汝南的人稱他們為「月旦(每月初一)評」。)
引例2
諸英志錄,並義在文,曾(zēng)無品第。嶸今所錄,止乎五言。 雖然,網羅今古,詞文殆集。輕欲辨彰清濁,掎摭(jǐzhí)病利,凡百二十人。 (鍾嶸《詩品》卷中) (諸位名家編選的總集,意在收羅文章,並沒有品評作品的高下。我的《詩品》收錄,僅限於五言詩。然而古今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差不多搜羅殆盡了。我就是要辨明詩人的高下,指出作品的優劣,共計品評了一百二十人。)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