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咯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咯攤,是中餐的一種。以豬骨湯作底,加入豬肉或牛肉、豬腸、豬血、蔬菜、蛋腸等食材,煮熟後撈出。配以米飯等主食的火鍋。發源於中國泉州市永春縣,並在該縣及臨近地區流行。

由來

咯攤的起源,可追溯至300年前的永春縣五里街鎮。彼時五里街為閩南地區重要的水陸中轉港口,在此進行貨物貿易、搬運的從業者眾多。因而形成起因與毛血旺類似,搬運工需要一種能夠補充體力,但又要方便快捷的飲食方式,咯攤便由此誕生。

咯攤二字的咯源於鍋內湯水煮開時「咯咯」的聲音,而攤字則源於經營此類火鍋的店家,古時候大多以街邊攤位為主。在閩南語中,咯攤讀作「ko tua」。

近20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咯攤的食材發生變化。除豬肉外,牛肉也成為咯攤里常見的食材。使用的熱源,亦從傳統的蜂窩煤液化石油氣等化石燃料,轉變為使用電能電磁爐

食用方式

  • 咯攤與其它火鍋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操作方式。咯攤無需食客自行撈食,而是由老闆、店員等店內職工放入與撈出食材。食物的口感直接受店家的操作影響,因此各家咯攤店之間的口感差異也比較大。

在放入食材前,食客先將醬醋放入準備好的小蝶中,並按各自喜好將切好的放入湯碗。待骨湯燒開時,店員首先放入的是瘦肉、五花肉等肉類食材。煮熟前,店員會同時分發米飯。

煮熟後,再由店員用漏勺撈出,均等地放在1-4個瓷盤中。此時食客方可食用煮熟的肉類。若有需要,才會叫店員再放入蒜苗、白菜等葉類蔬菜。[1]

咯攤店也提供小炒等佐餐,食客有需要可向店員點單,時間在煮熟前後皆可。

大多數情況下,食客若需加飯,需自行尋找電飯鍋打開加飯。部分咯攤店在非繁忙時段,亦會由店員代為盛飯。

分布

以發源地五里街鎮為中心的城關區域最為密集,其次是蓬壺鎮等人口較多的鄉鎮。其它鄉鎮亦有分布1家及以上,在大泉州範圍內,以永春人較多的泉州市區、德化縣較為集中。其餘各縣則較為少見,大泉州以外的區域則罕有此類店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