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咬春(支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咬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咬春中國當代作家支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咬春

春是用來看的,的,吟的,畫的,這是多麼賞心悅目的雅事。如果說春也是可以咬的,是否顯得俗不可耐?但我們何嘗不是俗人一個?為了不辜負春天,必須調動各種感覺好好品嘗春的味道。

「一卷不成春」,加一杯春茶在手,咬春好像也帶有一點書卷氣了。「咬」字調皮,好像春筍長在地上,褐色的一株,只在頂處露出一點綠,顯示初春的春意是調皮和躲藏似的。

在乍暖還寒的春季,按照北方人的習俗,人們一定要吃春餅。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味道香甜,咬起來口感柔韌耐嚼,吃法也有多種,卷包配菜、作為主食單吃、炒餅都可以。最早的春餅是用麥面烙制或蒸製的薄餅,食用時,常常用大蒜、小蒜、豆芽、菠菜、韭黃、粉絲、土豆絲、胡蘿蔔絲等炒成合菜,也有加上肉絲的,用春餅捲起來食用,味重辛葷。我想洋快餐里的老北京雞肉卷應該是根據老北京春餅而來的吧。

如果說,春餅的名字聽起來有點大大咧咧,豪爽得很。那麼江南等地尤盛的春卷,就顯得詩意而柔美,味道也疏淡得多了。

把餡料用麵皮捲起兩道,頭尾折起,再卷上兩道,翠色隱約,一個長方形足料的春卷就做好了。吃的時候放進熱油中煎黃,垛在瓷碟中。也可用預先烙好的麵餅,卷上餡料即成。泡上一杯春茶,端着碟子,在滿是綠意的陽台或滿窗新芽的書房,咬上一口,「咔嚓」的脆響,清清爽爽,疏疏淡淡。餡料中的精華就是蒜、芫荽、嫩豆苗、嫩春韭、紅生菜這些最鮮嫩的時蔬,生切成細絲,拌點沙拉或魚子醬,讓縷縷清香伴隨着蔬菜的汁液在口中瀰漫,茶香氤氳,閉上眼睛,仿佛置身於初春的草野芳甸,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咬春卷是如此美好的享受,有着如此舒暢的心情。

假如可以在竹林鋤幾株春筍,在野地扯一把苜蓿,擼一撮柳牙,卷上的可能更有春的味道。李漁認為這春筍是春的至味,「論蔬菜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忝一字之鮮。」層層剝去褐色的筍衣,露出潤玉般的嫩筍,合着嫩黃苜蓿、嫩綠柳牙焯水,切成細絲兒,細牙兒,調上喜歡的味兒捲起,咬一口就更有自然的野味了。春卷,卷上的都是絲呀、縷呀、苗呀、牙的,仿佛把春的纏綿、萌芽、誘惑全卷了起來,把最嫩脆、最疏淡、最鮮爽的整個春天卷了起來。

「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 據記載,春卷,是由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最早出現在晉代,叫「五辛盤」。周處《風土記》載:「元旦造五辛盤,五熏鍊形。」盤中盛五種辣味的蔬菜:大蒜、小蒜(小根蒜)、韭菜、芸苔(油菜苔)、芫荽(香菜)。古人認為,寒冷的新年裡生吃這些辣味的蔬菜,可以刺激五臟,增強抵抗力。

後來五辛盤的菜式也由辛辣的蔬菜演變成鮮嫩時蔬。盤中的菜餚,也愈發豐富奢華。宋朝大詩人梅堯臣就寫詩描繪過:梅氏親戚家有個女孩子,心靈手巧,能夠用酥(奶油)在節日的辛盤中堆出各種栩栩如生的花果鳥獸,麒麟鳳凰,甚至還能「寫」出一首首詩。

今天,餡料里的時蔬配製,也各有各料各味。北方的春餅,南方的春卷,都是五辛盤演化來的美味。為了嘗嘗春天的味道,咬春又何妨?[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