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要"趁熱喝"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咖啡要"趁熱喝"嗎?
在咖啡店裡,經常會有咖啡師提醒你「咖啡要趁熱喝」,甚至流傳「Espresso在前15秒才是最好喝的」的說法,那麼咖啡在熱、溫、涼時的咖啡風味有什麼不同?咖啡冷了之後,咖啡品質會變質嗎?[1]
很多人提倡「咖啡最好趁熱喝完」那…咖啡「涼」之後會有什麼變化似乎沒有這麼多人在意,事實上,一杯咖啡一定要從熱喝到常溫的冷,只有咖啡喝到冷,你才能幫那杯咖啡評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分數。
咖啡在不同溫度下會有不同的咖啡風味:強調「趁熱喝」是品嚐美味咖啡的必要條件,有30% ~ 50% 的人群,能夠由特定的溫度引起某種味覺感受,這種[聯覺]現象的產生不僅因為在舌頭層面兩者之間有重疊共用的感受器,還因為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兩者有著共用的傳導通路。
進食體驗總是伴隨著對食物溫度的感知,溫度味覺因此專門發展成了一門學說,其主要研究的就是溫度感受信號對於味覺感受的調控作用。
溫度對於味覺感受很關鍵
咖啡入口品嘗的溫度對於味覺感受很關鍵,很多人去咖啡館點咖啡,剛剛端到手的咖啡多半溫度過高,切莫急不可耐地來上一口。這樣「趁熱喝」既不暖胃,也不解渴,還會增加危害。長期飲用 65℃以上的熱飲會刺激和傷害食道和口腔,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其實,品嘗溫度與味道的辨識十分相關。
大量研究已證明,最能使味覺神經產生興奮的溫度在 10 ~ 40℃,又以 30℃左右最敏感。與此同時,當溫度在 22 ~ 27℃時,對於咖啡品鑒偏負面的鹹味和苦味覺察閾限最低。難怪專業的咖啡品鑒和評估中,都要在不同溫區對呈杯風味進行評價打分,從熱一直喝到接近室溫,只有這樣才能真實且全面地瞭解咖啡風味。[2]
冷、熱咖啡差在哪?
咖啡涼掉以後喝的是喉韻,也是咖啡的質量,而喉韻和質量的表現則源自於咖啡豆內含的膠質。
我們可以發現,勾芡後的食物如果放涼就會愈來愈黏稠,一樣地,富含膠質的食物放涼以後也會愈來愈黏稠醇厚,所以當咖啡放涼之後,它所富含的膠質就會更加豐厚,讓喉韻更加清楚、飽滿。
品嘗好咖啡的 7 個小訣竅
用玻璃杯聞剛萃煮好的咖啡香氣。理想上,聞起來要溫潤、柔和,並帶有一絲甜度。
透過玻璃杯觀察咖啡的質地。剛萃煮好的咖啡,色澤和透澈度都最好,在光線下咖啡的質地看起來透明沒雜質,呈現琥珀色,喝起來的口感也十分清澈乾淨。
咖啡萃煮後的 1 到 15 分鐘,是咖啡最熱的時候,這時香氣應該要非常地足,講究入口清澈且喉韻要強。
咖啡萃煮後的 15 到 30 分鐘,咖啡溫度中熱,因為咖啡本身的果酸和果膠質地,酸味會慢慢浮現,也是一杯咖啡酸度最高的時候,屬正常的變化。
咖啡萃煮後的 30 到 40 分鐘,咖啡逐漸冷卻,酸度也會慢慢消失。此時果香會堆疊,果膠會愈來愈明顯,咖啡的透澈度和口感也會比較濃厚。
冷卻後的咖啡,晃動起來會比較濃稠,周圍有一圈白邊則是它的膠質,咖啡膠質愈涼釋放愈多,入口的喉韻十分回甘。
如果一杯完全冷卻的咖啡還很好喝,有剛剛好的醇度和厚實口感,表示咖啡豆本身的質地很好,且烘焙到對的點。[3]
建議:手沖咖啡這樣喝
經測試發現,在室溫下(26度左右),用92度的熱水,在2分鐘內手沖一壺咖啡,然後倒到咖啡杯裡的出品溫度,約為65度,這時候可以先聞聞這杯咖啡的迷人香氣,再含一小口到嘴裡(此時切勿大口喝),讓咖啡液輕輕覆蓋到舌頭上,感受這杯咖啡的酸/甜/苦之間的味覺平衡以及醇厚感,然後再吞下去,細細品味其餘韻帶來的美妙享受。慢慢喝,細細品味,從熱喝到常溫,品味其風味的微妙變化。
只要豆子的品質夠高,常溫下的咖啡液,其甜感依然會令我們念念不忘。喝完再喝一小口溫水,你會發現,水也是甜的![4]
總結建議
1、咖啡在品鑑時應該在不同溫度下,不同溫度下的咖啡能體會到不同的咖啡風味表現。
2、卡布奇諾的本意是奶泡、牛奶與濃縮咖啡的融合,通過傾斜的角度,用杯直接喝,能比較好的同時喝到三者,用小勺喝,只能喝到奶泡。
3、一杯精品咖啡也的確來之不易,喝單品咖啡先不加糖加奶,品嚐咖啡本身的風味,如果真的不適應,再加糖不遲,直接加奶加糖,就永遠不能體會喝的是什麼。
總的來說,烘豆師通常想要表現的主要風味會在這階段展現出來,這個時候喝可以增加你的味覺體驗,雖然一般人不會使用溫度計來測量咖啡的溫度,但是只要不覺得燙口(50-70 ℃這個溫度範圍)就差不多了可以飲用了。
視頻
咖啡趁熱喝?咖啡放涼喝?飲用溫度與咖啡風味-元食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