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賈舍人早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賈舍人早朝》
岑參與友人在一起上早朝的路上有感而作

和賈舍人早朝》是岑參所做的一首七律詩。此詩是作者與友人在一起上早朝的路上有感而作。[1]

此詩以詠「早朝」為題的唱和詩,內容只盡力鋪設早朝的莊嚴隆重而已,無甚價值。

作品原文

和賈舍人早朝[2]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原文解釋

五更雞鳴,京都路上曙光略帶微寒;

黃鶯鳴囀,長安城裡已是春意闌珊。

望樓曉鐘響過,宮殿千門都已打開;

玉階前儀仗林立,簇擁上朝的官員。

啟明星初落,花徑迎來佩劍的侍衛;

柳條輕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乾。

唯有鳳池中書舍人賈至,寫詩稱讚;

他的詩是曲陽春白雪,要和唱太難。

詞語解釋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長安。

3、金闕:金殿。

4、開萬戶:宮殿的千門萬戶都開了。

5、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6、劍佩:身上掛佩劍的官員。

7、鳳凰池:也稱鳳池,指中書省。

作品鑑賞

這是以詠"早朝"為題的唱和詩,內容盡力鋪設早朝的莊嚴隆重,很有價值。詩圍繞"早朝"兩字作文章;"曙光"、"曉鍾"、"星初落"、"露未乾"都切"早"字;而"金闕"、"玉階"、"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聯點出酬和之意,推崇對方。表示謙卑,都恰到好處。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 。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是唐朝邊塞詩人,享年約55歲,天寶進士,其詩與高適齊名,長於七言歌行。出生於官僚家庭,父親任州刺史,但是父親的去世,使家族開始衰落,所以早年貧苦,從兄就讀,縱覽史籍,遂有天寶進士,後來從軍邊塞,由於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對邊塞的景色和戰爭描寫壯觀,瑰麗。從軍多年之後,從詩風上能看出來,岑參浪漫色彩少點,壯麗的邊塞風光多一點。

我們都知道岑參是邊塞詩人,除了邊塞以外還有感嘆身世、曾與答於朋友的詩、山水詩等。所以他的詩具有多方面的。所以也可以考究一下他的其他詩作,從中能了解到出塞之前的最求與心性。他的詩意境新奇,這裡可以看出出塞前,岑參過得還算閒適。出塞後,就多了瑰麗之色。

一般環境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心境的變化。可能有好影響,也有壞的影響,更甚至讓詩風大變等。古人抒發情感常用的就是吟詩作賦,把自己的所想,所看,所思記錄在他們的詩歌當中,如遇大的變故,詩風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岑參亦是這樣,之前描述的都是閒適的生活,而後描寫的都是邊塞生活,他的詩得到了開闊。並且雄壯,大氣,瑰麗成為他邊塞詩的主要風格。也許環境的變化能讓人成長,能讓你學到之前沒學到的東西。所以岑參的詩才變的開闊,就像成長了一樣。

在外久了,不免就會思念家鄉,所以岑參的詩也有懷念家人,思念家鄉的詩。如果你讀過很多詩歌,一些邊塞詩就會抒發想念家鄉和有家不能回的無奈,還有一些想念親人和想要建功立業的急迫心情。人生在世,有人圖一生平安,有人圖功名利率,有人圖親情等等。人活在世上就有所求。岑參所求,在他的詩中就會發現。

在安史之亂後,他的詩風有些感傷和感慨,比起邊塞詩就有些遜色了。在此期間的詩多了憂鬱,少了些浪漫豪情。後來岑參二次從軍,他的詩歌又以抒發報國為主的詩歌,這種跟高適相像。所不同的是他多描寫了邊塞風光,而高適描寫有同情士兵的詩。這主要是兩人的出身和經歷不同。

他也會向民歌學習,他所創造的民歌有關的詩歌,流傳很廣,各族人民都喜歡。岑參寫的方面真的很廣,讓我感受到他是那個時代的領軍人物之一,是想當然厲害的任務,咱們在課本里學到很多他詩,雖然不能完全感受他當時寫此詩的心境,但能通過古人的詩,了解他們所生活的時代,也是很好事。[3]

視頻

撒貝寧現場朗誦《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