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晁應之憫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耒(zhang lei)(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1]。
“ |
南風吹麥麥穗好,飢兒道上扶其老。皇天雨露自有時,爾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壯兒市兵弩,百金裝劍黃金縷。夜為盜賊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數。 為盜操戈足衣食,力田竟歲猶無獲。饑寒刑戮死則同,攘奪猶能緩朝夕。 老農悲嗟淚沾臆,幾見良田有荊棘。壯夫為盜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銳,由來殺人傷正氣。人間萬事莽悠悠,我歌此詩聞者愁。 |
” |
— [北宋]張耒 |
仕途生活
熙寧六年至元豐八年(1073年-1085年),張耒先後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縣尉、縣丞一類地方官,並因秩滿改官不斷,往來京洛間,為政特別辛勞。"我迂趨世拙,十載困微官"(《悼逝》),"飄然羈孤,挈其妻孥,就食四方,莫知所歸"(《上蔡侍郎書》)說的就是這段經歷。張耒為官清廉,他本想憑着他那微薄的俸祿養其親小,淡泊平生,然厄運頻頻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繼謝世,家境每況愈下,經濟拮据,生活困窘。
元豐八年(1085),神宗崩,年幼的哲宗登位,支持舊黨的高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反變法派司馬光,蘇軾、蘇轍相繼奉調晉京。元佑元年(1086年)大臣范純仁薦舉張耒參加太學學士院考試。這次被薦參加考試的還有黃庭堅[2]、晁補之等人,由翰林學士蘇軾命題,考試結果三人同被拔擢。
張耒被任為秘書省正字,其後歷任著作佐郎、秘書丞、史館檢討,直到起居舍人。元佑二年(1087年)春,蘇軾主持禮部貢舉,張耒被聘為讀卷官,入試院檢點審閱舉子試卷。元佑三年(1088年),秦觀被召到京師,任太學博士,校正秘書,亦入蘇軾門下。在暇日與張耒或舉酒歡宴,或同游京都名勝,詩文酬唱,作畫題跋,互相砥礪,共受蘇軾薰沐。這是他們難以忘懷的歡樂年代,也是北宋文壇上的盛事。他們"一文一詩出,人爭傳誦之,紙價為貴"。館閣八年,張耒有緣披覽國家藏書,過着"圖書堆枕旁,編簡自相依"的生活,其文翰學術也日有進益。
視頻
和晁應之憫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張耒簡介,古詩文網
- ↑ 江西詩派一代詩宗黃庭堅的藝術成就 ,搜狐,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