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尼師傅(何曉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尼師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和尼師傅》中國當代作家何曉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和尼師傅

等到哥哥和堂哥把和尼師傅的縫紉機擔回家,我的心才定下來。晚上,看着那泛着光亮的縫紉機,嗅着淡淡的機油味,我不時用手摩挲着。想到第二天就有新衣服了,很是期待。我們老家的規矩,請裁縫師傅上門做衣服,頭天傍晚就要把縫紉機抬回家。

通常,逢年過節,家裡才會大張旗鼓做衣服的。

母親早早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要給我們姐弟幾個做什麼衣服,做幾件,衣還是衣,一切都瞭然於心。趁早就去村里唯一的供銷社,和城裡來的燙着捲髮的售貨員商量着,按孩子的大約身高,扯好布料。與和尼師傅談好做衣服的日子,就等着那天上門。

那時候的供銷社是國營單位,在供銷社上班的都是吃皇糧的,上班的人基本都是鄱陽街上派下來的,我們戲稱「街不佬」。當時來過幾個女人,都是燙捲髮,衣着時髦。她們自覺高人一等,大都趾高氣揚。最記得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叫萍的售貨員,她待人和藹可親,深得大家喜愛。當時頗流行扎馬尾辮,在上面綁個手帕,風靡一時。萍姐姐既漂亮又聰明,她把手帕弄成蝴蝶的形狀,走路時,她頭髮上的「蝴蝶」一抖一抖地,似乎要飛起來。我看呆了,覺得她很美,尤其是「蝴蝶」令她更美。回家後,我也學着她的樣子,對着鏡子,把自己的花手帕綁在馬尾辮上。然後和同伴去供銷社附近玩,心裡期盼得到她的誇獎果然,萍姐姐看見我了。「小姑娘,今天好漂亮呀!」她招手叫我過去,「你很聰明嘛,這么小的孩子,有些事一看就會。不過你的蝴蝶結有點歪了,我幫你弄好吧!」我永遠記得那天,那麼漂亮而又善良的萍姐姐,她低眉俯首幫我扎蝴蝶結。她的善良感染了我一生,我當時就想,以後也要做像她一樣美麗而又善良的人。那天,我也像蝴蝶一樣,到處飄舞。

和尼師傅上門的這天,最興奮的莫過於我了。女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穿新衣新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心情也就跟着莫名地好起來。

母親一早起來,在廚房忙乎着,雞蛋煎得金黃金黃的,花生米炒得油亮油亮的,還有香噴噴的韭菜炒豆腐。那個時候,請裁縫師傅上門,要招待一日三餐,下午還有麵條雞蛋點心。

看母親把飯做好了,不用吩咐,我便飛一般跑到和尼師傅的家門口,氣喘吁吁地大聲喊着:「和尼師傅,早飯做好了,你們快去吃飯吧!」和尼師傅摸摸我的頭,妹尼真乖,等會給你做好看的衣服哈!」

和尼師傅是我們村當時最好的裁縫,他姓周,是從路口村搬過來的,也許是因為他名字里有個和字吧,大家都叫他和尼師傅。他好像天生就是做裁縫的料,長相清秀斯文,白白淨淨的,長着一雙修長的巧手,他不會幹農活,臉上總帶着淡淡的笑。聽說,他靠做衣服掙的錢遠比種田掙得多。

飯後,他便給我們量體裁衣,輪到我了,我高昂着頭,像個衛兵似的站得筆直,生怕自己姿勢不正影響了衣服的美觀。

和尼師傅喜歡說笑,肚子裡似乎裝着講不完的故事,他一邊做事一邊嘮着家常。等他嫻熟地給每個人量好尺寸,便用粉筆在布料上畫好圖,再用特製大剪刀在布料上依圖咔嚓咔嚓剪起來,分門別類放好,最後讓徒弟把布料用機車縫起來。很快,隨着雙腳的踩動,針頭在布料上有規律地跳動着,徒弟適時用手移動布料,踢噠踢噠聲像音樂般響起,不久,一件衣服的輪廓呈現在眼前。還沒等釘上扣子,我就急不可耐地把它套在身上,在鏡子前照來照去。美其名曰試大小,其實就是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那時,只要是和尼師傅在家裡,貪玩的我哪也不去,就守在家裡,搬個小板凳,坐在他身邊,看他一會畫線、一會裁剪、一會踩縫紉機、一會又穿針引線。看着他的手操作自如,當時很羨慕他有一雙神奇的巧手。

和尼師傅總愛打趣我:「白妹尼,還記得不?你還是穿開襠褲的時候,我在給你奶奶做褲子的時候,我們逗你說是給你做的褲子,等褲子做好了,你果真把它套上,儘管褲腳長了許多,要捲起來好幾圈,後來你堅決不肯脫下來,儘管那是旁邊系帶子的黑褲子,把我們笑死了。當時,你大姐生了孩子,我們說你要做小姨了,你不干,說要和你哥一樣做母母(舅舅的別稱)……」

我不記得這些事了,也許那時太小。但我清晰地記得,自己很小就討厭穿開檔褲,除了羞澀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許是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吧。幼時的那些事,回味起來,趣味十足。

那個時期,是和尼師傅最吃香的時候。村里只要有婚嫁之事,都是扯布請他做衣服,有時要連續做幾天。住在鎮上的姨和外婆也喜歡他的手藝,也請過他去做衣服。有些外村的也請他。因為手藝好,人也好。周圍十里八村,沒有不知道他名號的。

後來,讀初中了,雖然日子甚是艱難,母親每年總要給我做些新衣服。我也不滿足於和尼師傅的簡單剪裁和樣式了。於是先和他商量,是否可以在衣領和胸前有些改進,增添些花邊,他爽快地答應了:只要有你想得出的,沒有我做不到的。

那時候,江紅表姐在縣城生活,她不僅長得漂亮,衣服也很時尚。每次見她,我便暗暗把她的衣服式樣記在心裡。然後等貨郎擔來村里時,我便把積攢下的零錢拿出來,買一些鍾意的花邊。等和尼師傅上門,我就告訴他套衫要做成V領的,在領子或胸前鑲一些花邊;襯衣的領子要做成圓形的、要加寬,領邊弄一些皺花摺疊着,胸前也一樣弄一排皺花。他頷首同意,有想法的孩子!雖然是普通的衣服,因為有些特色,穿出去人家都會多看幾眼,都夸好看。後來,看到他女兒的衣服也做了和我同樣的款式。

和尼師傅雖然手藝好,也許是思維固化了或年紀大了,或者他不願意做出什麼改變,他還是按以前的習慣做成衣。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外面各式各樣的時髦衣服已經慢慢占據大街小巷的很多地方,加上大家生活變好了,許多年輕人已經不滿足於他那些一成不變的款式了,都喜歡上街買新款衣服穿。和尼師傅和他的縫紉機已漸漸淡出舞台。

到了讀高中的時候,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外面買,不再稀罕他老一套的裁剪了。也許老一輩的人還是會請他做衣服。世事變遷,做衣服的時代慢慢結束了,不知道他的心裡是否失落和難過。

其實,這不是他個人的悲劇,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不管怎樣,他曾經輝煌過,曾經帶給很多人快樂和幸福,我認為,他的人生是極有意義的。許多人仍會如我一樣地記得他。他充分實現了他的價值和使命。期間,他也把他的技藝傳授給一些徒弟和他的子女。後一輩的人在新天地里,憑着自己的手藝,結合當前市場的需求,他們在摸索和創新,順應潮流,也在不同的地方做得風生水起。我想,聰慧的和尼師傅是明白這點的,他也是欣慰的。

和尼師傅似乎不會老,膚色白淨,頭髮依舊烏黑髮亮,臉上也沒有什麼皺紋。倒是他老婆就老得快,本就佝僂的腰越來越彎了、臉上皺巴巴的,碰到不知情的人,去找和尼師傅,還以為她是和尼師傅的媽媽,弄得很是尷尬。

和尼師傅和我父母關係比較好,年齡也差不多。他不做衣服後,也就含飴弄孫,頤養天年,還是樂呵呵地活着。父母和我同住在廣州時,和尼師傅的兒子在廣州開製衣小作坊,他妻子早幾年就因病故了。父母請他來我們家裡玩,留他在家裡住了幾天,幾個人一起相處甚歡。

後來,聽母親說和尼師傅也得了病。母親也不時去看他、陪他說說話。和尼師傅一生都愛乾淨整潔,不論什麼時候見他,都給人乾淨利落的感覺。母親說他走前,洗了澡,準備好了自己的壽衣,囑咐要女兒親自替他穿衣。母親一直念叨着,從沒見過像和尼師傅走得那麼乾淨的人,他走的時候收拾得妥妥帖帖的,很安詳。母親也是個愛乾淨的人,那時起,母親就存了心,說走時也要像和尼師傅一樣,收拾得妥妥噹噹乾乾淨淨的。

人生,本就如此:乾淨地來,乾淨地去。[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