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妹妹的弄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妹妹的弄堂》是晨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周銳。

圖書簡介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猶如一個微縮的小型社會,帶着濃濃的時代印記。由雲南晨光出版社出版的《呼妹妹的弄堂》,便通過上海弄堂里一個小女孩的成長經歷,透視出整個複雜時代的悲喜離合、人情冷暖、動盪更迭、市井情深,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濃濃親情,反映了市井鄰里和睦相處、和諧美好的夢想……

內容提要

呼妹妹出生在上海,她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為了養家糊口,最多的時候,爸爸同時給13家工廠做會計工作。雖然家裡的生活一直不太富裕,但貧窮卻並未影響呼妹妹的樂觀,她和小夥伴們在弄堂里度過了愉快的童年時光……

作者簡介

周銳,1953年生。祖籍廣東潮陽,生於南京,在上海祖父母處長大。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初中畢業後當過農民、船員、鋼廠工人,曾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1]。著作有《幽默聊齋》《幽默三國》《魔法三國》《元首有五個翻譯》《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將》《書包里的老師》《中國兔子德國草》《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戲台上的蟒蛇》等80餘種。曾90餘次獲獎,包括第二、三、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2],第四、五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新時期優秀少年文藝讀物一等獎,台灣第二屆楊喚兒童文學獎,第六屆夏衍電影文學獎等。

精彩頁

呼妹妹是老四,她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哥哥最大。

呼妹妹住在上海。在上海,比較繁華的區域稱為「上只角」,「下只角」就比較差勁。呼妹妹的家雖然在上只角,但家境卻並不富裕。他們一家六口擠在一幢弄堂房子的亭子間裡,面積只有8平米。這個小小的空間裡,當中放一張桌子,兩邊是床,還有一個衣櫥(後來衣櫥被賣掉了)。晚上哥哥睡小床,媽媽和其他孩子睡大床,爸爸睡在幾個拼起的方凳上。

這是1956年的秋天。呼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大到不能再大了,她就不聲不響地做好分娩的準備。她在床上鋪了油布,再鋪幾層尿布,這些尿布是她前些日子自己縫製的。

對生孩子這件事,呼媽媽顯得十分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她算準了孩子會在下午出生,就在那天上午去南京路購買坐月子必需的營養食物。那是兩斤寧波長面,一種曬乾的麵條。還有一點赤砂糖,產婦吃的「糖面」得放這個。那時物資匱乏,須憑專門的產婦券供應長面和赤砂糖。不過,有券還得有錢。為籌備產後的營養,呼媽媽在肚子越來越大的日子裡悄悄給人家洗衣服。為什麼要「悄悄」呢?因為呼爸爸原來是當過老闆的,儘管現在他失業了,家裡窮得叮噹響,可他頂要面子,不能讓自己的太太做這種下等事——至少不能讓她當着自己的面做這種事。一發現呼媽媽把別人的衣服拿來家裡,呼爸爸會立刻命令:「送回去!」呼媽媽只好把衣服拿出去藏在隱蔽的地方,等呼爸爸不在家的時候再洗。洗上下一套能掙1角2分錢,如果還要洗一件襯衫就再加5分錢。那時3分錢可以買一個咸大餅,5分錢可以買一個甜大餅,油條是4分錢一根。

視頻

呼妹妹的弄堂 相關視頻

晨光出版社獻禮建黨100周年
兒童文學作家周銳來到身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