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鳥瞰圖)原圖鏈接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16.16平方公里。力爭到2035年,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產業集群規模明顯壯大,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市綜合功能明顯增強,管理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實現「高端產業聚金山、創新創業看金山、綠色崛起數金山」,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國家自主創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自治區新型工業化引領區、呼包鄂榆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呼和浩特西部新興服務中心和經濟發展引擎。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開發區以高新技術為導向,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新材料和新興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延伸升級以現代乳業為龍頭、健康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撐的的綠色食品產業,着力發展以節能環保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建築新材料為特色的新材料產業,積極培育科技孵化、文化創意、健康休閒等新興服務業,構建高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

規劃形成四大產業功能區:研發孵化與總部功能區,重點布局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總部基地、科研教育中心、文化創意園等產業載體。生活配套服務區,重點布局生活休閒服務區、商業中心等。新興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區、節能環保新材料加工區等產業載體。綠色智能製造區,重點布局智慧乳業研發生產基地、綠色肉製品加工園、羊絨產業園、裝配式建築產業園等產業載體。

區域優勢

土左旗距呼市市區20 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的「金三角」腹地。呼和浩特是除石家莊以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與北京的直線距離只有 433 公里,坐飛機 50 分鐘就能到達,2019 年京呼高鐵建成通車後從呼和浩特乘坐高鐵到北京僅需2 個多小時。呼和浩特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經濟戰略交匯處,是我國連接東北、華北、西北的重要節點城市,是「一帶一路」建設和我國陸上通往蒙古、俄羅斯及東歐諸國的重要橋頭堡,是呼包銀榆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作為國家 45 個公路樞紐城市,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疊加式、立體式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 1000 萬人次;正在建設的和林格爾機場,作為首都機場的主備降機場,到 2030 年將實現年旅客吞吐量 2800萬人次目標。呼和浩特開通到法蘭克福的首條中歐班列,橫跨亞歐兩大洲,途徑中國、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德國 6 個國家,運輸距離近 1 萬公里,打通了歐亞大陸橋物流通道。

資源優勢

物產繁盛,資源豐富。土默特左旗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達48 種。有無煙煤、黃金、泥炭、石棉、 石墨、雲母、紫砂陶土等十餘種,其中紫砂陶土、石墨、泥炭極具開採價值。同時,土默特左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國家和自治區確定的兩高一優農業示範旗、全國有名的藥材種植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奶源基地。

土左旗是一個典型的農牧業大旗。農牧業產業化,設施農業和高效牧業優勢較為突出。全旗有耕地109 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面積達 3.3 萬畝;全旗有各類奶牛牧場、小區 139 處,其中千頭規模以上 77 處。 土默特左旗旅遊資源豐富,有記錄烏蘭夫同志光輝歷程的紅色旅遊景區烏蘭夫故居;有建於明嘉靖年間的洞天福地喇嘛洞召 ( 又名廣化寺 );有享有「塞外西湖」美稱的旅遊景區敕勒川文化旅遊區;有集休閒娛樂與旅遊為一體的白石頭溝生態旅遊區:以及相傳北魏皇帝和康熙避暑勝地「金鑾殿」等。

人才優勢

呼和浩特勞動力充裕,科教、人才資源豐富,集中了全區70%的教育和 40%的科技資源,擁有各類高等院校 24 所,在校學生 24 萬人,年畢業人數近 7 萬人。目前正在圍繞不同人才層次、領域需要,研究制定了包含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在內的《呼和浩特市推進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若干措施》全方位綜合政策,全面打響「人才爭奪戰」,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成本優勢

呼和浩特電力裝機達到1265 萬千瓦,擁有與中國國家電網和中國南方電網並存的內蒙古西部電網。對於用電大戶企業可納入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享受直供電價制度;針對雲計算、大數據、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行每度電0.26 元的優惠價格。土地資源充足,各地區、開發區工業用地成本基本控制在每畝 10 萬元左右。工業用氣每立方米 2.67 元。依託天津無水港落戶呼和浩特,我們打造了具有口岸服務功能的「水、路、鐵」多式聯運物流基地,滿足了企業需求,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