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於2012年10月建成,是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呼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有正房5間,東房3間,南房兩間,是一處普通農村院落,占地684平方米,故居展示內容以多松年烈士從事的革命活動為主線,展出的有20餘件實物,80餘件圖片。

基本介紹

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位於賽馬場東側呼和佳地區域內,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呼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1]基地。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原毫沁營鎮麻花板村西,隸屬於呼和浩特市文物管理處,有正房5間,東房3間,南房兩間,是一處普通農村院落。

1996年5月28日,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被自治區政府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2月底,多松年烈士故居文物保管所升格為多松年烈士紀念館。該紀念館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改革開放學習實踐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承擔着很多教育功能。

展廳展館

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占地684平方米,故居展示內容以多松年烈士從事的革命活動為主線,展出的有20餘件實物,80餘件圖片。為了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將烈士故居進行了修繕,並陳列了一批文物,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現已列為內蒙古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烈士簡介

多松年烈士又名多壽,蒙古族,於1905年出生在這處農村院落,並在這裡度過少年時代。1923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蒙藏學校,受到了革命先驅李大釗、鄧中夏等人的親切關懷,開始接觸馬列主義[2],探索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的道路。在黨的關懷下,其於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擔任團的領導工作,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投入個革命洪流中。

從北京回到內蒙古,多松年為了宣傳革命真理,積極散發傳單,傳遞黨的刊物。在他與烏蘭夫等人的努力下,於1925年出版了內蒙古的第一本革命刊物《蒙古農民》,為內蒙古革命高潮的到來吹響戰鬥的號角。

1925年10月,黨派多松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6年回國,任中共察哈爾工委書記,直接領導內蒙古地區的革命活動。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黨中央在緊急關頭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多松年作為熱、綏、察三特區代表出席了在武漢召開的中共「五大」。

5月中旬,多松年手提底層藏有「五大」會議文件的木箱,離開了武漢,取道滬、津、京,北返張家口。當他回到黨的機關銷毀文件時,跟蹤而至的特務和警察破門而入,多松年當即被捕。

像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一樣,多松年在敵人面前威武不屈,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浩然正氣和錚錚鐵骨。慘無人道的敵人用5根1尺多長的大鐵釘,把多松年活活釘死在大鏡門城牆上,犧牲時年僅22歲。

視頻

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 相關視頻

呼和浩特,蒙古族早期黨員,被譽為「草原勁松」的多松年烈士紀念館
內蒙古的紅色記憶之多松年烈士紀念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