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

圖片來自「搜索 ArchDaily」
機場類型   民航

英語名稱  Hulunbuir Hailar Airport

總部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啟用日期  1953年3月

呼倫貝爾東山國際機場英語:Hulunbuir Hailar AirportIATA代碼HLDICAO代碼ZBLA)是一個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民用機場,為內蒙古自治區主要機場,常稱「海拉爾機場」,但其IATA備案專名為「東山」,故又稱「呼倫貝爾東山機場」;屬國家一級4D級機場。1932年,海拉爾東山機場通航;2007年12月28日,海拉爾東山機場新跑道啟用;2010年8月,海拉爾東山機場更名為「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 ;2020年1月16日,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飛行區指標等級變更為4D[1]

機場位於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位于海拉爾東山上,距市區3公里。始建於1932年。20世紀50年代曾是北京-赤塔、平壤-赤塔兩條國際航線的經停站。原名海拉爾東山國際機場,2011年1月1日改為現名。[2]

機場概況

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以世界最美草原、十佳冰雪城市的美譽享譽全國。1988年呼倫貝爾盟投資新建水泥混凝土跑道,長1800米,寬45米,能保證波音737和BAE一146等中型飛機起飛。機場等級為4C,2007年啟用的新旅客候機樓面積為7655平方米,新建跑道長2800米,寬45米,水泥混凝土道面厚36厘米,位於原跑道南176米,相對現有跑道西頭向東錯開200米。兩側各設7.5米寬道肩,總寬60米。原跑道預留為平行滑行道,可以起降波音767-300型客機,已經投入使用新的航站樓和塔台 。原T1航站樓建築面積7600㎡,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草原旅遊需求帶來的旅客流量激增,需要擴建現有航站樓。

設計之初,建築外輪廓、平面流線都已通過評審確定,如何在限定條件下,打造既具有時代感、又兼具濃郁地方特色的門戶航站樓建築,成為設計最大的挑戰。

概念生成

設計引入獨特的結構形式,框架柱在二層呈雙V 形斜撐支撐屋面。柱、吊頂、屋面結構有機結合,消融垂直界面與水平界面的界限,營造如蒙古大帳一般連綿、貫通的空間感受。金色、白色的主色調使人仿佛置身於灑滿陽光的白樺林間。

形態上採取南高北低的策略,陸側形成通高檐下空間。雙向波浪式單層網殼屋面的曲面造型呼應典型的草原文化地域特徵——白雲、羊群,使到達機場的使用者無論從雲端還是路上都能感受到T2航站樓連綿起伏、富有韻律及層次感的特色形態。

2020年1月16日,中國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正式批覆同意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飛行區等級由4C升級為4D,消防救援等級為「7級」,醫療救護等級為「6級」,可保障使用最大機型為「B757-200」並頒發機場使用許可證。

綿延的雨棚成為連接新老航站樓的重要元素,形成統一建築語言,加強了新、舊航站樓前車道和等候空間的貫通性,創造了怡人尺度的室外灰空間。

單元設計

考慮到建造難度,將縱向7跨的航站樓的主體結構、屋面、內裝整合成兩跨的基本單元。以屋面網架結構的尺寸作為基本模數,對鋁板的曲率、曲面進行分析和歸類:曲率較小的簡化為平面鋁板,曲率略大的簡化為單曲面鋁板,極少數曲率較大的為雙曲面鋁板,進而將工藝難度和造價控制到最低。

建造控制

在後期深化設計與建造過程中,我們創新性地深化異形龍骨幕牆、TPO屋面、雙曲鋁板開花柱節點,並採取異地1:1放樣的方式調整、確保實際建造效果。

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作為呼倫貝爾面向世界的窗口,我們希望能賦予T2航站樓國際先進的機場建築特色與地方深厚的本土意蘊,讓她成為帶動草原旅遊業發展的樞紐工程和城市名片,成為一顆輕盈、純潔、璀璨的草原明珠。

航空公司及航點

2017-2018冬春航季

運載能力

2008年,海拉爾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342416人次,同比增長53.9%;共保障進出港航班4148架次,同比增長49.3%;貨郵行吞吐3789.3噸,同比增長18.9%。2010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萬人次,再創海拉爾東山機場運輸生產記錄。 2010年,海拉爾機場共開通國內航線18條、國際航線3條,通達城市20個;參與海拉爾機場航線運營的航空公司有11家,共保障進出港航班5977架次,同比增長16.8%;發運旅客304542人次,同比增長14.5%;吞吐旅客608804人次,同比增長14.3%;貨郵發運586.2噸,同比增長178.5%;貨郵吞吐2130.4噸,同比增長94.6%;完成折算吞吐旅客632475人次,同比增長16.1%。

「十一五」期間海拉爾機場共保障進出港航班20050架次,比「十五」期間增長217.95%,吞吐旅客1,856,742人次,比「十五」期間增長278.9%,貨郵發運1332噸,比「十五」期間增長743%,貨郵吞吐6244噸,比「十五」期間增長597.7%,完成折算吞吐旅客2550564人次,比「十五」期間增長410.2%。「十一五」期間運輸生產年平均增幅高於40%,實現了跨越式大增長。

2012年,呼倫貝爾機場公司運輸生產實現跨越式增長,在恢復原有航線網絡布局的基礎上,新開通9條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運營航空公司16家,通航城市33座,開通航線34條,其中國際航線3條,地區航線兩條,國內航線29條,共保障進出港航班9,442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011,775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4,045.4噸,躍升為百萬級空港,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個跨入百萬級空港的支線機場。

2018年,呼倫貝爾東山國際機場完成運輸起降2.01萬架次,同比2017年增長9.2%,旅客吞吐量234萬人次,同比2017年增長7.8%,居中國第58位,郵貨吞吐量0.5萬噸。

視頻

[MSFS2020]VATSIM 環中國 Leg#1:北京首都 ZBAA - 呼倫貝爾海拉爾 ZBLA
2014-08-24_呼倫貝爾機場

參考連結

  1. 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百度百科
  2. 海拉爾東山機場更名為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 [201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