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祖陵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祖陵森林公園位於甘肅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失農官之後,西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AA級旅遊景點。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翰秀,自古為遊覽勝地。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範,錯落有致。每當勝春新夏,杏嵌芳蕊而柳葉青煙,花香襲人林韻醉客,游者造懷寄興。時至暮秋初冬,紅葉未退而白雪初降,雁鳴山養,風憾林梢,更覺天高地闊,宇宙無窮。

介紹

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遊覽勝地。首先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群用822個石台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範,座落有致。

首先是肇周聖祖牌坊,正面有楊成武上將題寫的「肇周聖祖」四個剛勁大字,字的兩邊四個柱子上刻有兩副對聯,正聯為「望天門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會,思慶洲岐傅李米人傑地靈萬眾來朝」。次聯是「絕頂始知世外境,憑欄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鍾靈毓秀」四個大字。穿過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於平台之上。殿內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兒子鞠陶、孫子公劉三尊雕塑神像,像高2.8米,體態逼真,栩栩如生。殿內兩側還有慶節、皇仆等十尊畫像,整個大殿顯得典雅、肅穆。周祖大殿的西北角為周祖不窋的陵亭。

亭後是周祖碑亭,石碑正面有「周祖陵」三個大字。八卦亭位於周祖大殿東南側,八卦亭的南面為三十八王廟,廟為五間歇山前廊殿,建築面積174.41平方米,共22個明柱, 內有從文王姬昌到赧王姬延共三十八尊塑像和畫像,設計典雅,形象逼真。八卦亭的東側則為簪尖式碑廊。西面為覽風亭,是觀看遊覽風景之地。亭台樓閣,交相輝映,花草樹木,相互襯托。每當勝春新夏,杏嵌芳蕊而柳葉青煙,花香襲人,林韻醉客,游者遣懷寄興。時至暮秋初冬,紅葉未退而白雪初降,雁鳴山莽,風撼林梢,更覺天高地闊,宇宙無窮。[1]

周祖陵森林公園位於慶陽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窟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窟失為農官之後,西徒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遊覽勝地。

首先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蜒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群用822台石台階連結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範,錯落有致。 八卦亭位於周祖大殿東南側,八卦亭的南面為三十八王廟,廟為五間歇山前廊殿,建築面積174.41平廓米,共22個明柱,內有從文王姬到赧王姬延共三十八尊塑像和畫像,設計典雅,形象逼真。八卦亭的東側則為簪尖式碑廊。西面為覽風亭,是觀年遊覽風景之地。

提示:周祖陵位於慶陽縣縣城東山之巔,山上原有周祖陵寢、周祖廟及周文化遺存,又稱周祖陵山。

周祖陵因山巔有周祖不會陵而得名。據《史記·周本紀》載:周祖不窋為黃帝苗裔。帝窋媾孫,后稷姬棄之子。禹夏之世,繼為農官。太康政衰,不帶因失官來慶陽一帶,興利除弊,利物仕民,務耕課桑,築屋營城,內修禮義,外睦八荒,帶瘁以歿,葬於慶城東山之巔。其子鞠陶、孫公劉,承前啟後,務本納賢,勸農桑,

重畜牧,尚武備,崇節禮,使民殷物豐,四方福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武王龍飛,尊不窋為周祖建周諦行宮於慶城,歲時諦祭。數干年來,歷代王朝顯宦,遷客騷人,為報本溯源,弔古覽勝,或建廟立碑,定禮奉祀,或撫今追昔,感懷吟唱,雖幾經滄桑,而人心不泯,積之愈久,仰之彌深。

為弘揚古風,承傳美德,內遂民願外結僑情,1992年慶城縣委、縣政府決定重建周祖陵,後經省林業廳核批,列為省級園林基地,定名為"周祖陵森林公園"。已建成周祖大殿、周王殿、碑亭、八卦亭、覽鳳亭、周聖祖牌坊、周祖陵碑、重修記碑、周祖大殿碑、周代世系圖碑、周祖姓氏演變碑、名人題詞碑、歧伯大殿、10大名醫祠等旅遊景觀。[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