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吳萸又名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

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1]

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

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紅色,與嫩芽同被灰黃或紅銹色絨毛,

或疏短毛。生於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多見於向陽坡地。

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種。 嫩果經泡製涼干後即是傳統中藥吳茱萸,簡稱吳萸,

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藥。 其性熱味苦辛,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基本信息

中文名:吳茱萸

拉丁學名: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別稱:吳萸、茶辣、漆辣子

二名法:Tetradium ruticarpu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芸香目

亞目:芸香亞目

科:芸香科(Rutaceae)

亞科:芸香亞科

屬:吳茱萸屬(Tetradium)

種:吳茱萸(T. ruticarpum)

形態特徵

葉有小葉5-11片,小葉薄至厚紙質,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7厘米,葉軸下部的較小,

兩側對稱或一側的基部稍偏斜,邊全緣或淺波浪狀,

小葉兩面及葉軸被長柔毛,毛密如氈狀,或僅中脈兩側被短毛,油點大且多。

花序頂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離,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離;

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鑷合排列;雄花花瓣長3-4毫米,

腹面被疏長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絲均被白色長柔毛,

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長4-5毫米,腹面被毛,

退化雄蕊鱗片狀或短線狀或兼有細小的不育花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長毛。

果序寬(3-)12厘米,果密集或疏離,暗紫紅色,

有大油點,每分果瓣有1種子;種子近圓球形,一端鈍尖,

腹面略平坦,長4-5毫米,褐黑色,有光澤。花期4-6月,果期8-11月。

藥用價值

功用主治

溫中,止痛,理氣,燥濕 ,厥陰頭痛,髒寒吐瀉,脘腹脹痛,

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症,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

①《本經》: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

②《別錄》: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③《藥性論》:主心腹疾,積冷,心下結氣,疰心痛;

治霍亂轉筋,胃中冷氣,吐瀉腹痛不可勝忍者;療遍身頑痹,冷食不消,利大腸擁氣。

④《本草拾遺》:殺惡蟲毒,牙齒蟲匿。

⑤《日華子本草》:健脾通關節。

治腹痛,腎氣,腳氣,水腫,下產後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滿塞胸,咽膈不通,潤肝燥脾。

⑦《綱目》:開郁化滯。

治吞酸,蹶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

參考來源

  1. 吳茱萸_中藥材_,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