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淞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淞中學始創於1924年10月25日,坐落於吳淞口畔,是寶山區的一所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歷史

創辦

吳淞中學的前身為寶山縣立初級中學。民國十三年(1924年),由寶山縣士紳袁希濤創辦。初創時僅30餘名學生,且缺乏教師和校舍,只能借寶山淞陽小學上課。時任校長兼教導主任的黃鼎先生四處奔波,終於在吳淞鎮籌款4000餘元,購地10餘畝,於翌年7月在吳淞鎮泰興路(今泰和路)建成臨時校舍,讓師生遷入。民國十七年,吳淞區建立後,易名上海市立吳淞中學[1]

戰亂流離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日軍多次進攻吳淞,校產幾乎全部被毀,只得讓師生分別在和安小學、上海敬業中學、新陸師範學校三校繼續上課。同年5月,在市政府撥款、社會各界的資助下,遷回吳淞,重建校園。此後,學校規模漸大,教學成績日佳,聲譽日隆。民國二十六年,淞滬會戰爆發,學校再遭兵燹,只得遷入市區,相繼在和安小學、新寰中學、大華小學及吳淞小學授課。民國二十七年年改名上海私立和衷中學,民國三十年停辦。民國三十一年,鄭逸欣等主持復校,改名私立五倫中學。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學校已分為五倫、吳淞兩部。前校長程寬正重新擔任校長,在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於同年8月再次復校原址,並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

學校概況

吳淞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中學,其教育教學水平一直穩步排在全市學校前列。學生重點大學錄取率約60%。近年來學校有千餘人次在國際、全國、省(市)級學科競賽中獲得獎項。此外,吳淞中學多次接待了來自日本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友人的交流學習,並與澳大利亞棕櫚樹海濱區、可倫賓區中學簽訂了友好學校協議。

辦學思想

吳淞中學以「堅苦卓絕」為校訓,以「為吾校之光、為學術之光、為民族之光」為不懈追求,趨向於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2]。為此,學校提出了「健全人格,主動發展」的辦學思想。

視頻

吳淞中學 相關視頻

2016吳淞中學宣傳片
吳淞中學校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