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城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城鄉位於江西省樟樹市西南部,距樟樹城區38公里,距南昌市100公里,2002年6月由原山前鄉與湛溪鄉合併而成,因境內有著名商代吳城遺址而得名。全鄉總面積130.39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為主,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有?160?個自然村、189個村小組。二00五年全鄉財政收入420.1萬元,常住人口22290人(2017年),基本上為江右民系。[1]
中文名: 吳城鄉
外文名: Wucheng Town
別 名: 吳城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贛中
面 積: 130.39 km²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區碼: 331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2290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吳城商代遺址
機 場: 昌北機場
火車站: 樟樹火車站
車牌代碼: 贛C
方 言:贛語
民 系:江右民系
概況
吳城鄉位於樟樹市西北部,距樟樹城區38千米,距南昌市100千米。面積130.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290人(2017年)。轄山前社區,山中、東塘、雙港、蓮塘、秧田、塘下、吳城、堆上、路口、白路、湛溪、麾塘、沽塘、舉塘、上京等15個行政村,160個自然村,189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山前街。全鄉以丘陵山地為主。贛粵、滬瑞高速公路縱穿全鄉,附近設有進出口,樟宜公路、浙贛鐵路臨境而過。有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城商代遺址。
[郵編]331214 [代碼]360982203:~001山前居委會 ~200山中村 ~201東塘村 ~202雙港村 ~203蓮塘村 ~204秧田村 ~205塘下村 ~206吳城村 ~207堆上村 ~208路口村 ~209湛溪村 ~210白路村 ~211麾塘村 ~212沽塘村 ~213舉塘村 ~214上京村 ~501市試驗林場
沿革
解放前夕為山前、湛溪、香田三個鄉。解放初為第三區和第四區的各一部分。1956年撤區並為山前、湛溪、秧田鄉。1958年成立山前公社。1961年分為光華山、山前兩個公社。1968年並為山前公社。1984年改為山前鄉。1989年3月分為山前、湛溪兩個鄉。1997年,山前鄉面積71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山前、雙港、吳城、仍塘、東塘、山中、秧田、蓮塘、塘下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山前街,距市區42千米;湛溪鄉面積62.9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湛溪、沽塘、舉塘、白路、上京、路口、麾塘、堆上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湛溪街,距市區31.5千米。2002年8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山前、湛溪兩鄉合併為吳城鄉,因境內有著名商代吳城遺址而得名。
相關信息
老闆當老師幹部當「導遊」農民當工人樟樹市吳城鄉堆上村敖金紅喜滋滋地從商場買回一台空調,月工資達1600元。如今在該鄉像她這樣的農民不在少數,這是該鄉推出的「老闆當老師,幹部當『導遊』,農民當工人」一系列新舉措帶來的可喜成果。老闆當老師,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該鄉挑選有代表性的種、養示範大戶為農民現身說教,通過老闆們介紹自己的創業經歷和致富技術,讓身邊的事實說話,激發了農民的創業熱情。被當地群眾稱為「魚專家」的東塘村致富能手陳林濤到魚農家中,進行現場指導,受到群眾歡迎,由他牽頭組建的養魚技術協會成為當地70多戶養魚戶求學取經的「大課堂」,共解決各種技術難題106個,帶動群眾養魚1600多畝。幹部當「導遊」,激發農民創業激情。該鄉幹部主動做好農民參觀學習的「導遊」工作,先後15次帶領大家到全鄉各大藥材基地參觀藥材種植,參觀人數達1200餘人次,有效提高了全鄉農民種植藥材的積極性。農民當工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該鄉的民營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全鄉共引進規模以上企業10家,引進資金上億元。該鄉與引資企業聯合開展了陽光就業工程活動,舉辦電焊、縫紉、機動車維修、汽車駕駛等各種專業技能培訓,並給予參訓者100元以上不等的培訓補助費。據了解,培訓後的農民就業率達100%,月薪均在1500元以上,其中大部分人成為當地企業的技術骨幹。
歷史沿革
2002年6月由原山前鄉與湛溪鄉合併而成,因境內有著名商代吳城遺址而得名。全鄉總面積133.8?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為主,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有?160?個自然村、189個村小組。2005年全鄉財政收入420.1萬元。吳城鄉有着悠久而渾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吳城商代遺址,位於蕭江上游丘陵陂地的吳城村委境內,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江南首次發現迄今最大的商代大規模人類居住遺址,因修正了「商文化不過長江」之說而蜚聲海內外。1996年12月,國務院公布吳城遺址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4月,吳城遺址評選為「國家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現已列入「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之一。
區位優勢
吳城鄉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腴,資源豐富。有耕地45781.5畝,林地6000公頃,境內山塘水庫星羅密布,水面4萬餘畝,僅小<二>型以上水庫就達18座,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是樟樹市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這裡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贛粵、滬瑞高速公路縱穿全鄉,附近設有進出口,樟宜公路、浙贛鐵路臨境而過,鄉村公路交*密布,四季暢通,通訊網絡、有線電視覆蓋全鄉。
經濟概況
大力發展優質農業,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加快品種更新改良。全鄉37578畝水稻優質雜交率達100%,年產優質稻3萬噸,生豬飼養基本實現自繁自養良種化,興建了3個萬頭良種豬基地,年出欄1000頭生豬的養殖場12家,年出欄良種豬45000餘頭。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形成了頭、青皮冬瓜、獺兔等種養基地。藥業以其迅猛發展之勢已成為吳城鄉經濟發展的推進器。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境內的山地荒坡,採取「土地流轉、對外招商、GAP操作」的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生產,短短几年時間,藥材種植面積達18000餘畝,建設匯仁、金達、天成、泓發、廟前、濟民、明星、新華山、十里店千畝連片藥材基地9個,吸納外地資金3000餘萬元,其中黃梔子9000畝,吳茱萸3000畝,金銀花1000畝,美國黑核桃、黑櫻桃1000畝,藥棗1000畝,枳殼500畝,玉竹、黃柏、厚朴等品種2500畝。吳城鄉已成為「藥都」樟樹名符其實的「藥鄉」。吳城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吳城人勤勞、淳樸、熱情、誠信,使人有賓至如歸之感。近年來到吳城參觀、考察、投資辦實業的客商往來不斷,使昔日這塊沉寂的土地湧現出勃勃生機。較大的企業有韓國客商投資的奶牛基地,河南客商投資3800萬元創辦吳城實業有限公司,省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投資3000萬元的高速公路多功能服務區及浙江客商投資5000萬元興建的宇聖服飾有限公司,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農業
農業是吳城鄉的傳統優勢產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是抓發展優質農業,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加快品種更新改良,全鄉36513畝水稻優質雜交率達95%,年產優質稻3萬噸,生豬飼養基本實現自繁自養良種化,年出欄三元雜交良種豬15000餘頭;二是抓綜合開發形成優勢產業,充分利用山地水庫等資源優勢,發展種養結合的立體綜合養殖,山上一園果,山下一塘魚,岸邊一欄豬,水面一群鴨的養殖模式已成為吳城鄉農業經濟發展的特色;三是抓訂單農業生產,鄉政府與外地客商簽訂了長期的榨菜、土豆、紅薯等農產品的生產、購銷合同,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增加了農民收入。
藥業
藥業以其迅猛發展之勢已成為吳城鄉經濟發展的推進器。二00一年,鄉黨委、政府抓住國家退耕還林這一契機,充分利用境內的山地荒坡,採取土地流轉的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生產,短短兩年時間,藥材種植面積達15000餘畝,建設千畝連片藥材基地5個。吸納外地資金1000餘萬元,種植黃梔子10000畝,吳茱萸2000畝,金銀花1000畝,銀杏500畝,基地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機制受到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00三年鄉政府擬新增種植面積7000畝,吳城鄉已成為「藥都」樟樹名符其實的「藥鄉」。吳城鄉農民集約發展中藥材種植,產生了山地變綠、農民變富、種養變優「三大效應」——集約種藥種出「三大變」吳茱萸織成綠網,黃梔子連成綠海,一股股藥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走進樟樹市吳城鄉,人們仿佛置身於藥材的海洋。2001年以來,該鄉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業,短短几年時間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不僅使昔日貧瘠的荒山及坡耕地重新披上了綠裝,而且催生和促進了中藥材種植、生豬養殖、土雞養殖特色產業的形成,調優了當地產業結構,富裕了一方百姓。山地變綠——滿山遍野都是鬱鬱蔥蔥的中藥材吳城鄉以丘陵山地為主,農民過去主要種植花生、大豆等農產品,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隨着水土流失的加劇,山塘、水庫的蓄水量逐年減少,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2001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出台,樟樹市作出了「發展樟樹藥業,振興中國藥都」的決策。於是,吳城鄉把目光投向全鄉4萬多畝旱地。這些旱地種植花生、大豆等經濟作物收益不高,但適合黃梔子、吳茱萸、金銀花等中藥材的生長,而且有利於綠化荒山,保持水土。為使退耕還林「退得下,還得上」,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保護農民利益的基礎上,該鄉採取個體承包、大戶牽頭、基地示範等多種經營形式,促進了山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和規模經營。短短几年時間,共吸引資金3000多萬元,興辦藥材基地38個,其中千畝連片基地10個。吳城的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成為樟樹市面積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並贏得了「藥材之鄉」的美譽。農民變富——每年提供3000個勞務崗位和100多萬元勞務收入吳城農民發展中藥材種植,不僅讓山地變綠了,而且讓農民變富了。在吳城鄉廟前中藥材基地,黃澄澄的黃梔子掛滿了枝頭,三五成群的農民散落其中,手腳麻利地忙着採收。每年到了黃梔子採摘的季節,這種場景隨處可見。在發展中藥材產業過程中,吳城鄉大力構建「基地+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不僅讓客商獲得豐厚利潤,而且使當地農民得到實惠。由於中藥材種植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種植、管理、採收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力,每年可為當地農民提供3000個勞務崗位和100多萬元的勞務收入。種養變優,湧現60多個種養專業村,建立生態農莊200多個。發展藥材種植,不僅有效調整了土地利用結構,而且使農民從單一的廣種薄收的種植方式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生態種養上。該鄉順勢而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農民創業的優惠政策,為農民創業搭建平台,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在雙港村農民王小平的平月農莊,山坡上金柚飄香,果樹下土雞嬉鬧,圈舍內禽畜歡唱,山塘里魚兒暢遊……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的王小平,聽說家鄉許多農民靠種植中藥材走上致富路,便回來承包了一片100多畝的荒山。經過幾年的經營,山上全部種上了藥材和果樹,山下開挖了魚塘,建起了豬場、雞舍和鴨棚,莊園內實行「豬(雞)—沼—藥(果)—鴨—魚」的立體式生態種養模式,每年收益達30萬元。吳城鄉像平月山莊這樣的生態農莊共有200多個。全鄉已形成中藥材、生豬養殖、土雞養殖三大特色產業,年產值達6000萬元,農民年人均增收近1000元。
工業
工業生產步上快速發展的軌道。吳城思爾凱陶瓷廠通過轉機換制已勝利實現扭虧為盈,產品供不應求,二00二年該廠實現稅利500萬元,吳城系列酒的開發使瀕臨倒閉的吳城酒廠煥發了新的生機,湛溪微型電機廠、紫林木竹製品廠等企業也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江右文化
江右文化是江右民系的文化。樟樹市的文化基本上被歸類為江右文化。吳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的吳城商代遺址,為3500年前「江南商代方國都邑」,是長江流域乃至長江以南地區青銅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因修正了「商文化不過長江」之說而蜚聲海內外。深厚的文化積澱,孕育、催生了民間剪紙、民間鼓樂等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文化樣式。千百年來,經歷代民間藝人的不斷傳承、創新和發展,吳城民間文化已形成了自己獨特而鮮明的藝術風格。2010年10月,吳城鄉作為「樟樹市民間剪紙的基地和搖籃」,接受了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的考察,精湛的剪紙藝術和獨特的剪紙風格,深得專家考察組的一致稱讚,樟樹一舉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吳城也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藝之鄉」。為弘揚民間剪紙藝術,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提高樟樹市剪紙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培養造就一批剪紙新人。樟樹市政府研究決定,將積極支持本市吳城鄉申報「中國剪紙之鄉」。 據了解,樟樹市吳城鄉地處贛中腹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曾造就出輝煌的「吳城商代文化」。這裡的農民剪紙富有農村生活和耕作氣息,全鄉有一個農民剪紙協會和一百六十多名剪紙愛好者,他們傳承和發揚先輩留下的剪紙技藝,創作的剪紙作品參加過樟樹市、宜春市、江西省和全國舉辦的各類比賽展覽,先後獲得過多種獎勵,有些作品還參加了國際交流活動。中小學校還開設了剪紙課程。鄉政府也對剪紙給予了大力扶持,並鼓勵和幫助農民剪紙藝人積極參與剪紙產業的開發,為剪紙藝人開闢了增收的渠道。
社會狀況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全鄉每年用於校園基礎建設投資都在50萬元以上。二00三年加大教育投入,計劃投入80餘萬元建設湛溪學校新教學樓,投入資金150萬元建設全新的教學條件完善的吳城中心小學。全鄉15所中小學全面實現「六配套」,小學升學率年年達100%,湛溪學校、山前初中二00二年中考重點學校升學率名列全市三、四名,山前初中被評為宜春市示範性初中。計劃生育率連年穩定在95%以上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千分之十三以下低水平。衛生院、敬老院、文化站等基礎設施正逐步健全和完善。
視頻
吳城鄉吳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