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聽潮的故事(節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聽潮的故事(節選)》是魯彥寫的一篇散文,內容是什麼呢?來給大家介紹《聽潮的故事(節選)》原文及賞析。

原文

一年夏天,趁着剛離開厭煩的軍隊的職務,我和妻坐着海輪,到了一個有名的島上。

這裡是佛國,全島周圍三十里中,除了七八家店鋪以外,全是寺院。為了要完全隔絕紅塵的凡緣,幾千個出了俗的和尚絕對地拒絕了出家的尼姑在這裡修道,連開店鋪的人也被禁止了帶女眷在這裡居住。葷菜是不准上岸的,開店的人也受這拘束。

只有香客是例外,可以帶着女眷,辦了葷菜上這佛國。島上沒有旅店,每一個寺院都特設了許多房子給香客住宿,而且准許男女香客同住在一間房子裡。廚房雖然是單煮素菜的,但香客可以自備一隻鍋子,在那裡燒肉吃。這樣的香客多半是去觀光遊覽的,不是真正燒香念佛的香客。

我們就屬於這一類。

這時佛國的香會正在最熱鬧的時期里,四方善男信女都跨山過海集中在這裡。寺院裡一天到晚做着佛事,滿島上來去進香領牒的男女恰似熱鍋上的螞蟻,把清淨的佛國變成了熱鬧的都市。

我們遊覽完了寺剎和名勝,覺得海的神秘和偉大不是在短促的時間裡領略得盡,便決計在這島上多住一些時候,待香客們散盡再離開。幾天後,我們選了一個幽靜的寺院,搬了過去。

它就在海邊,有三間住客的房子,一個涼台還突出在海上,當時這三間房子裡正住着香客,當家的答應過幾天待他們走了就給我們一間房子,我們便暫在靠海灣的一間樓房住下了。

樓房的地位已經相當的好,從狹小的窗洞裡可以望見落日和海灣盡頭的一角。每次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水衝擊岩石的聲音,看見空中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的升落。有時它帶着腥氣,帶着鹹味,一直衝進了我們的小窗,粘在我們的身上,潤濕着房中的一切。

像是因為寺院的地點偏僻了一點的緣故,到這裡來的香客比較少了許多,佛事也只三五天一次,住宿在寺院裡的香客只有十幾個人。這冷靜正合我們的意,而我們的來到,卻仿佛因為減少了寺院裡的一分冷靜,受了當家的歡迎。待遇顯得特別周到:早上晚上和下午三時,都有一些不同的點心端了出來,飯菜也很鮮美,進出的時候,大小和尚全對我們打招呼,有時當家的還特地跑了來閒談。

這一切都使我們高興,妻簡直起了在那裡住上幾個月的念頭了。

「要是搬到了突出在海上的房子裡,海就完全屬於我們的了!」妻渴望地說。

過了幾天,那邊走了一部分香客,空了一間房子出來,我們果然搬過去了。

這裡是新式的平屋,但因為突出在海上,它像是樓房。房間寬而且深,中間一個廳。住在廳的那邊的房裡的是一對年青的夫妻,才從上海的一個學校里畢業出來,目的想在這裡一面遊玩,一面讀書,度過暑假。

「現在這海——這海完全是我們的了!」當天晚上,我們靠着涼台的欄杆,賞玩海景的時候,妻又高興地叫着說。

大海上一片靜寂。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地吻着岩石,睡眠了似的。在平靜的深暗的海面上,月光辟了一條狹而且長的明亮的路,閃閃地顫動着,銀鱗一般。遠處燈塔上的紅光鑲在黑暗的空間,像是一個寶玉。它和那海面銀光在我們面前揭開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測的可怕的神秘,那是幽靜的和平的愉悅的神秘。我們的腳下仿佛輕鬆起來,平靜地,寬懷地,帶着欣幸與希望,走上了那銀光的道路,朝着寶玉般的紅光走了去。

「豈止成佛呵!」妻低聲的說着,偏過臉來偎着我的臉。她心中的喜悅正和我的一樣。

海在我們腳下沉吟着,詩人一般。那聲音像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花間的晨霧那樣的溫柔,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的甜美。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到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島嶼擁抱着,偎依着,也靜靜地矇矓地入了睡鄉。星星在頭上也眨着疲倦的眼,也將睡了。

許久許久,我們也像入了睡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 緒。

不曉得過了多少時候,遠處一個寺院裡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沉睡。它現在激起了海水的興奮,漸漸向我們腳下的岩石推了過來,發出哺哺的聲音,仿佛誰在海里吐着氣。海面的銀光跟着翻動起來,銀龍似的。接着我們腳下的岩石里就像鈴子,鐃鈸①,鐘鼓在響着,愈響愈大了。

沒有風。海自己醒了,動着。它轉側着,打着呵欠,伸着腰和腳,抹着眼睛。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在用腳踢着,用手拍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力。岩石漸漸起了戰慄,發出抵抗的叫聲,打碎了海的鱗片。

海受了創傷,憤怒了。

它叫吼着,猛烈地往岸邊襲擊了過來,衝進了岩石的每一個罅隙②里,擾亂岩石的後方,接着又來了正面的攻擊,刺打着岩石的壁壘。

聲音越來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槍炮聲,吶喊聲,叫號聲,哭泣聲,馬蹄聲,車輪聲,飛機的機翼聲,火車的汽笛聲,都摻雜在一起,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

銀光消失了。海水瘋狂地洶湧着,吞沒了遠近的島嶼。它從我們的腳下浮了起來,雷似地怒吼着,一陣陣地將滿帶着血腥的浪花潑濺在我們的身上。

「可怕的海!」妻戰慄地叫着說,「這裡會塌哩!」

「那裡的話!」

「至少這聲音是可怕得夠了!」

「偉大的聲音! 海的美就在這裡了!」我說。

「你看那紅光!」 妻指着遠處越發明亮的燈塔上的紅燈說,「它鑲在黑暗的空間,像是血! 可怕的血!」

「倘若是血,就愈顯得海的偉大哩!」

妻不復做聲了,她像感覺到我的話的殘忍似的,靜默而又恐怖地走進了房裡。

現在她開始起了回家的念頭。她不再說那海是我們的的話了。每次潮來的時候,她便憂鬱地坐在房裡,把窗子也關了起來。

「向來是這樣的,你看!」退潮的時候,我指着海邊對她說。「一來一去,是故事! 來的時候兇猛,去的時候多麼平靜呵!一樣的美!」

然而她不承認我的話。她總覺得那是使她恐懼,使她厭憎的。倘使我的感覺和她的一樣,她願意立刻就離開這裡。但為了我,她願意再留半個月。我喜歡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因此即使是和妻一道關在房子裡,從閉着的窗戶里聽着外面模糊的潮音,也覺得很滿意,再留半個月,盡夠欣幸了。

(選自1934年9月1日《中學生》第47號)

賞析

海潮,自古以來在文學藝術家的筆下永遠是變幻莫測的。他們用各種各樣的語言描繪它,比喻它。「海濤像一堵雪白的牆擁向陸地,越靠近陸地就越堅固,好像任何東西都不能突破它。」(日·新日次郎《日向海》)海潮「象千萬條張開口的大蟒那樣,呼呼地向我們撲來!」 (陸俊超《國際友誼號》)海潮像「一條龐大的九頭蛇。」(雨果《海上勞工》)海潮在作家筆下猶如詭譎多變的怪物。

魯彥的《聽潮》描繪了有所寄寓和象徵的三幅海圖: 大海沉睡圖,大海初醒圖和大海咆哮圖。

第一幅圖刻意描寫夜晚大海的迷人景色。夜海深邃,平和幽靜,滿貯着一種詩意。作者把沉睡的大海比擬作沉吟着的詩人,蜜語着的情人。「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到水上。」它是那樣溫柔甜美,令人陶醉。海浪、月光、燈光都給人以柔和、幽靜之感,大小島嶼也都「擁抱着,偎依着」,連觀看海潮的「我」和「妻」,也和平靜、溫柔的大海融化在一起,「像入了睡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緒。」

第二幅圖着意描寫朦朧初醒時大海的情態,銀龍翻滾,興奮戰慄,孕藏着一種覺醒。海醒了,「它轉側着,打着呵欠,伸着腰和腳,抹着眼睛。」 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便用腳「踢」着,手「拍」着,牙「咬」着,並且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力。海醒了,岩石也「戰慄」了。

第三幅圖全力描繪它咆哮狂吼時的情態。「海受了創傷,憤怒了」,它猛烈地向岩石發起進攻,並且吞沒了遠近的島嶼,它像一個被鐘聲驚醒了的猛士,「洶湧着」,「怒吼着」,排山倒海,所向披靡。

魯彥筆下的海都被比喻為 「人」,在風平浪靜時姝若靜女,而在洶湧澎湃時,則成了一個真正的勇士。這就形象地顯示出兩種不同的美——優美和壯美。這兩種境界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當你凝視着沉睡的大海時,自己也仿佛沉浸陶醉在那夢一般的境界中,當大海咆哮時,它洶湧怒吼,顯示着一種偉大的力量,演出着一場驚心動魄的活劇,你也會震驚、激動,給你力量,給你鼓舞。

在這篇遊記散文中,作者描寫的各種不同的大海景象,並非無所為而為之。魯彥曾一再說:他喜歡海潮,從海潮中能領略到自然的美景,探索出人生的哲理。他和「妻」在「一年夏天」,到「有名的島」,「在一個比較幽靜的寺院裡」選了一個「朝晚可以領略海景」的樓房,就是觀賞這神奇變幻的海潮。

本文能感人心靈,陶冶情操還在於作者能抓住海潮的升降變化的特點,通過作品中人物心情的變化來揭示題旨。作品中的「妻」的心情是隨着海潮的變化而變化的。當我和「妻」搬進幽靜的寺院,聽見海水衝擊岩石的聲音,看見那「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帶着腥氣,帶着鹹味」衝進小窗,「粘在我們身上」時,「妻」是「高興」的,「喜悅」的。當海潮洶湧,聲音越來越大。「戰鼓聲,金鑼聲,槍炮聲,吶喊聲,叫號聲,哭泣聲,馬蹄聲,車輪聲,飛機的機翼聲,火車的汽笛聲,都摻雜在一起,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並且「從我們的腳下浮了起來,雷似地怒吼着,一陣陣地將滿帶着血腥的浪花潑濺在我們的身上」時,「妻」「戰慄」了,「恐懼」了,她「靜默而又恐怖地走進了房裡」。而「我」這時卻說:「偉大的聲音! 海的美就在這裡了!」「我喜歡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畫龍點睛地概括了題旨。蘊含着詩意的哲理的警句,將詩意升華到了更高的境界。海景的變化是人物心情變化的依據;而人物的心情的變化又更逼真地表現出海景的神奇。[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