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博物館 - 國有綜合類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吐魯番博物館 |
中文名稱;吐魯番博物館 外文名稱;Turfan museum 類別;綜合類博物館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 地點;吐魯番市高昌區木納爾路1268號 竣工時間;2009年 館藏精品;吐魯番美麗巨犀化石、 吐魯番出土乾屍、吐魯番出土文書 票務信息;全館免費開放 |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木納爾路1268號。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集文物收藏展陳、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社會科學宣傳教育等職能於一體的國有綜合類博物館。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序言介紹
吐魯番博物館始創於1956年,三易其址形成現今規模,現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木納爾路1268號,2009年9月正式落成並對外免費開放。
2017年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建築布局
吐魯番博物館占地面積17571平方米,展覽面積達4278平方米,庫房面積539.45平方米。博物館東北角設一坐觀光塔,塔高56米,弧形外牆鑲嵌吐魯番四個一千年歷史的浮雕,氣勢恢宏。
館藏文物
吐魯番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0637件,珍貴文物707件(其中一級文物120件,二級文物149件,三級文物438件),藏品類別有石器、陶器、泥塑、木器、銅器、鐵器、金銀器、文書、木雕、泥俑、繪畫、古屍、糧食、乾果及各類食品、泥塑、紡織品、乾屍等35種。舉世聞名的吐魯番美麗巨犀化石、吐魯番出土文書、吐魯番出土毛紡織品、吐魯番彩陶、吐魯番乾屍等都是本館的鎮館之寶;現藏有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假肢、最早的月餅、中國最早的葡萄藤等,特色鮮明,精品薈萃。[1]
吐魯番早期文化以彩陶和素陶為代表,具有明顯的地域民族特徵。吐魯番博物館館藏絲織品種類很多,是絲綢之路重鎮的典型文化遺存。裝飾圖也以西域常見的對鳥、駱駝、孔雀、馬鹿、雙鴨等連綴圓形為多,其中十六國時期的共命鳥紋刺繡和唐代的花鳥刺繡等,都是難得的稀世珍寶。
吐魯番出土文書舉世聞名。其中有官府文書、任命書、戶籍、糧貼、藥方、私人信札、佛教典籍、買賣契約、死者隨葬衣物清單等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習俗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了解和研究西域和吐魯番古代社會的重要歷史資料。這些文書的文字具有多樣性,有粟特文、回鶻文、梵文、西夏文、蒙古文、漢文等24種之多。其中,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彩繪粟特文摩尼教經卷殘片是稀世珍寶。
吐魯番曾出土並收集到眾多貨幣,除我國通用和吐魯番當地使用的貨幣外,還有流行於絲綢之路上的中亞、西亞和歐洲等地的貨幣。這些都是絲綢之路文化交融、經濟繁榮的重要實物見證。
吐魯番博物館展出的千年乾屍,從春秋戰國時期至清代時期,主要出自吐魯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和蘇貝希古墓群、洋海古墓群等。它是珍貴的標本,對人類學、考古學、醫學等學科的研究,特別是對新疆歷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學價值。
吐魯番博物館展出的吐魯番美麗巨犀化石,是1993年蘭新鐵路複線修築過程中在吐魯番東部的飛躍火車站發現的。吐魯番美麗巨犀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生活在距今2400萬年前的漸新世,體長約9米,體高約5米,活着的體重約30噸。巨犀化石陳列廳內的吐魯番美麗巨犀化石是吐魯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考證,這是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一具巨犀骨架化石。
基本陳列
吐魯番博物館共有9個展廳,開放基本陳列展廳5個。分別為吐魯番通史陳列、巨犀化石陳列、出土文書陳列、古錢幣陳列、出土千年乾屍及其隨葬遺物陳列。
吐魯番通史陳列:共由7個文化單元8個部分組成,首先是絲綢之路和吐魯番主要文物保護示意圖,其他部份根據歷史時期共分為7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 -- 早期人類的活動;第二單元--姑師文化的發現;第三單元 -- 西域都護府統轄下的車師;第四單元 -- 高昌郡及曲氏高昌國;第五單元 -- 唐西州經濟文化的繁榮;第六單元 -- 回鶻文化的發展;第七單元 -- 清代的吐魯番郡王。吐魯番位於新疆東部,天山山脈南麓,扼古代歐亞路交通要衝,是絲綢之路重鎮,東西方經濟薈萃處,世界四大文明的交匯點。由於這裡的氣候乾燥,雨量稀少,使殘存在地上地下的古代遺蹟和遺物能夠較好的保留下來,成為華夏燦爛文明的活化石,西域絲路精妙絕倫的"博物館"。早在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足跡。距今30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代。於公元前60年,統轄於漢朝政權,正式列入中國版圖。公元327年高昌建郡,公元460年高昌王國建立,直至公元640年唐朝政權統一,又置西州管轄。公元840年以後回鶻人建立政權。公元1884年清朝新疆建省。這裡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區,多種宗教並行。車師、塞、匈奴、漢、羌、氏、回鶻等族,還有中亞來的粟特、安、石、米等昭武九姓人民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這裡的文明,為維護祖國統一和經濟文化繁榮做出貢獻。通史陳列廳主要展出吐魯番地區自建國以來考古出土、徵集、採集、捐贈的文物精品。整個展覽以時間為線索,從刀耕火種的遠古到經濟繁榮的唐西州再到清代的吐魯番郡王,向觀眾展示吐魯番燦爛悠久的文化積澱。
巨犀化石陳列:展示的是吐魯番的自然歷史。巨犀化石陳列廳共分四部分,分別為古動物展區、巨犀化石展區、生命的起源展區以及靈長類的起源展區。展廳運用了聲光電等現代展示技術,通過實物、圖片、場景、模型、多媒體查詢、幻影成像等多種展示手段,強調拉近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增加觀眾參觀的興趣。這裡展出的巨犀化石是1993年蘭新鐵路複線修築過程中在吐魯番東部的飛躍火車站發現的,是陸地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它生活在距今2400萬年前的漸新世,體長約9米,體高約5米,體重約30噸,每天大約要吃500公斤的綠色食物。巨犀化石是吐魯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考證,這是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一具巨犀骨架化石。
古錢幣陳列:展示了吐魯番洋海、交河溝西、阿斯塔那等墓地出土的一批古錢幣精品以及由著名的錢幣收藏家杜維善先生捐贈的35枚薩珊波斯金銀幣。
吐魯番出土文書陳列:主要展示了吐魯番出土文書。其中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展品是研究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史的重要資料,粟特文、回鶻文、梵文等古代文字文書是研究古代西域多元文化發展、交流融合的珍貴資料。
吐魯番出土乾屍及其隨葬衣物陳列:展出的出土乾屍,數量眾多、人種豐富。年代從商周時期至清代時期,主要出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和蘇貝希古墓群、洋海古墓群等。由於吐魯番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特徵,使得這裡成為世界上保存乾屍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時代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除此之外,大量的人體骨骼標本也在這裡的得到了完好的保存。
常設展覽:民族團結展、援疆展、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展。
吐魯番博物館館藏珍品
場館特色
吐魯番博物館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館。中國吐魯番學會、吐魯番學研究院和《吐魯番學研究》雜誌編輯部也設在這裡。它已經成為國際吐魯番學研究新的中心,從根本上改變了吐魯番學在中國、吐魯番學在國外的被動局面,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吐魯番被譽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館之一,吐魯番博物館的館藏非常豐富,規模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藏的西漢到唐代,也就是絲綢之路昌盛的1000多年之間的文物,80%以上都來自吐魯番。
吐魯番博物館現址位於吐魯番市高昌區木納爾路和沙河子路交界處,木納爾路以北,沙河子路以東。於2006年12日正式破土動工,2009年9月正式落成並對外免費開放。新館在老館原有展廳的基礎上新增"出土文書陳列廳、古錢幣陳列廳、民族團結展、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展等,大大豐富了展示內容。展覽於2009年下半年起,逐步分批對外開放。
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11日,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榮譽。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