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治中消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名醫治中消病》節選於晚清政論家薛福成《庸庵筆記》[1]的上卷。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號庸盫,江蘇無錫賓雁里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起者[2]。自幼即受時代影響,廣覽博學,致力經世實學,不做詩賦,不習小楷,對八股尤為輕視。
原文
祥符孫雨農孝廉(育均)嘗為余言,昔汴人有得中消病者,日食米一二斗,腹曰以彭亨,面日以黃瘦,而身日以飢憊,人無能救藥者。聞某縣有名醫,往就之診。醫開一方,僅砒霜四兩,別無他物。且戒之曰:「汝忍飢不食兩日,然後食之。食必盡,否則不救。」
眾無不駭且怪者,又以其名醫也,姑減半食之,則瞰然大殼,吐出白蟲數十枚,其長六七寸不等,皆死矣。於是腹稍小,飢稍瘳,而尚未霍然也。復詣名醫請診,醫啃曰:「汝必食藥未盡也。凡汝之一食即消者,皆此蟲為之。今僅殺其半耳,余不能救矣。」
問再食之可乎?醫曰:「不可。夫蟲既食人之食,亦有知識。吾之開砒霜四兩者,乃酌量蟲數而投之。蟲慣食人之食,故於久飢之後,一見即食。彼已見前蟲之死,肯再食乎了蟲既不食,則砒毒汝自當之口今汝食之則以砒而死,不食則以蟲而死,均之死也,復何言!」
病者不聽,食之果死。
著作簡介
《庸庵筆記》是晚清政論家薛福成的一部見聞筆記。此書體例、分類及編目雖皆由作者親手所定,然生前未及刊行,後由其子薛慈明將遺稿交薛氏門人蕭山陳光淞校理,於光緒廿三年(1897)刊行問世。先後有光緒廿三年遺經樓刊本、宣統二年(1910)掃葉山房刊本、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本,1935年鮑賡生新式標點,編入上海新文化書社「筆記小說叢書」,1937年又有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本。又有《清代筆記叢刊》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標點本。今據《筆記小說大觀[3]》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