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人故事:慈禧太后生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人故事:慈禧太后生平,歷史人物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氏,名杏貞,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父葉赫那拉·惠征。為自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在清朝僅次於康熙、乾隆,掌權統治時長不僅超越武則天、呂后,且超越大多數帝王;統治期間發動政變三次,立皇儲兩次。


慈禧太后,生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入宮,封蘭貴人,居儲秀宮。咸豐四年(1854年)晉封為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生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咸豐七年(1857年)又晉封為懿貴妃。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咸豐皇帝攜皇后鈕祜祿氏、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及皇子載淳等逃往熱河行宮。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病重。下詔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贊襄政務,稱「贊襄政務王大臣」。分別賜與皇后鈕祜祿氏及皇太子載淳「同道堂」、「御賞」璽,作為即位後下達聖諭的符信。


咸豐皇帝病死熱河,載垣等八大臣輔政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載淳即位,改明年為祺祥元年。十月,又改明年為同治元年。皇后鈕祜祿氏晉封皇太后,稱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慈安;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以載淳生母身份晉封皇太后,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慈禧太后為獨攬朝政大權,視載垣、端華、肅順等贊襄政務王大臣為敵,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北京政變,廢除了八大臣,授奕欣為議政王,慈安、慈禧開始垂簾聽政。因此年為農曆辛酉年,史稱「辛酉政變」。自此,慈禧大權在握,直至1908年死去,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


慈禧統治時期,朝內依靠親信,地方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對外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出賣中國主權,以維護搖搖欲墜的封建政權。同治十三年(1874年)底,同治帝載淳死於養心殿平安室,皇后阿魯特氏,因慈禧太后待之甚虐,亦吞金而死。同治帝無子,慈禧立醇親王奕譞之子(即慈禧胞妹之子)載湉為皇帝,兩太后再次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死。慈禧獨攬大權。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慈禧以越事失機之由開去恭親王奕欣一切差使,撤去親王雙俸,僅保留世襲罔替親王。同時罷黜五軍機大臣,安排自己的親信進入軍機處及內閣。從此,清朝廷成了慈禧太后的獨家天下。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又正值慈禧太后六十歲生日,慈禧不惜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致使戰敗,割地賠款。光緒皇帝親政,支持康梁變法。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復垂簾於便殿訓政」。囚光緒帝於瀛台,殺譚嗣同等六人於菜市口,取消一切新政。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俄、美、英、法、日、德、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等逃往西安。《辛丑條約》簽訂後回到北京。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為抵製革命,慈禧太后又進行了假立憲,為期九年。但此時已74歲的慈禧太后,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光緒帝含恨死於瀛台的次日,也死於西苑儀鸞殿。


諡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葬河北遵化定東陵。


由於在她47年的統治期間,中國除了太平天國等內亂,正值世界動盪,飽受外國侵略,加上中國傳統對於女性執政的負面意見,頗受爭議。近年來,史學界逐漸開始有人提出應對慈禧當政提出多元化的評價,但她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