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原圖鏈接來自 奧數網 的圖片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坐落於中國上海市楊浦區國浩路100號,創立於1960年,原名「上海市鞍山中學」,2001年更名。2007年確定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學校亦為上海市文明單位和上海市十大行為規範標兵校。現任校長阮為,現有教師111人,其中特級教師、高級教師39人[1]

目錄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100畝,建築面積達43000平方米,由實驗信息樓、圖書教學樓、體藝館、學生宿舍、行政樓等組成。建築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生態、人文的理念,適應未來教育發展的需要。新校區2008年7月交付使用,2008年9月1日,學校在新校區舉行隆重的新學期開學典禮。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師111人,其中特、高級教師39人,一級教師60人;市名師後備人選與優秀青年教師3名,區骨幹教師6名,中青年教師82名。近幾年來,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在全國、市、區各級教學評比中也紛紛嶄露頭角、碩果纍纍。

辦學特色

德育建設

學校的德育建設以「行為規範示範標兵校」為新的起點,制定了《新三年行為規範教育行動計劃》,加強教育和訓練,以使規範的行為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成為名副其實的標兵;「四名教育」充實了新的內容,開拓了新的途徑;網絡德育已經初步成為德育建設的一個新的生長點,網絡德育的研究和實施,為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立身處世奠定較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

校本課程建設

學校的校本拓展課程開發建設以有利於實現教育目標的達成,有利於發揮學校教育的功用,有利於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有利於教材的拓展和創新為出發點,以有序開發,規範實施為策略。經過多年來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在校本拓展課程開發建設和必修拓展教材編寫的方面取得比較突出的成果。已經完成課程建設和教材編寫並已經實施的校本拓展課程計有85門,投入使用的校本拓展教材計有69冊。

信息技術教育

學校作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在強化信息教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實踐:學校建立了學生網上論壇,並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增強信息教學力度,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必修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普遍運用多媒體手段授課,製作了近100多個多媒體課件,加強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提高校園網絡的應用性能,構建支持信息化教育的教學平台。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聲樂、民樂團隊的藝術水準,擴大交流,擴大影響;並且為促進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審美教育的有效開展,在樹魂立根教育上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校學生合唱團和民樂團是上海市學生藝術團的重點團隊,學校是「上海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和「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體育傳統項目

學校是「上海市足球傳統項目學校」[2]。學校足球隊具有較為完整和系統的梯隊結構。為了切實抓好足球傳統項目以及其它運動隊的訓練工作,學校的體育老師老、中、青相結合,分別擔任高、初中足球隊老師們時時從思想上、學習上和生活上關心運動隊隊員,以使該校成為向多層次高校足球隊輸送優秀後備人才的一個小小的基地。由於上級關心支持,學校領導重視學生積極參與,特別是教練們的辛勤努力,學校足球隊在市、區重大比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視頻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相關視頻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樣片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建校55周年紀念(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