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陝甘回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同治陝甘回亂 |
---|
|
同治陝甘回亂(1862年-1873年),又稱回民起義(中共官方稱呼),是於19世紀清朝同治年間發生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場大規模的回民動亂。戰爭由陝甘回民和哲合忍耶蘇菲門宦開始,主要表現為回民對漢民的種族滅絕,財產轉移及清軍對回軍的鎮壓。
介紹
陝甘回亂自1862年起,陝甘總督左宗棠自1868年十月坐鎮西安開始平亂,直至1873年九月肅州戰役結束,花了五年時間平亂。戰亂除了在陝西及甘肅外,還波及寧夏、青海、新疆及外蒙古,對中國西北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據統計,陝甘兩省共損失人口總數約2000萬人。該數字包含了同治年間由陝甘抽調鎮壓太平天國的死亡與失蹤人口的總和[1][2]。戰後,清廷將許多戰敗的回民叛亂者強制遷移到西部更遠的地方,以免再生事端[3]。
歷史背景
咸豐六年(1856年),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推動下,滇西爆發了以回為首的各族人民的反清運動,回族杜文秀被推選為「總統兵馬大元帥」。亦稱回變,其中杜文秀攻占大理,杜文秀任大元帥,轄屬18大司。亦傳杜文秀本人意圖在雲南建立伊斯蘭蘇丹國。大理政權末期,杜文秀義子劉道衡(實際上只有大理城被圍後劉道衡和英緬當局進貢給英帝國的名表中才有這一稱呼,並未發現杜文秀本人有蘇丹名號的任何直接依據),曾以蘇丹親王(劉道衡在大理城被圍後曾以此名號出使英國,路上大理城即被破,杜文秀本人留下的印章和署名都是兵馬大元帥,從未出現蘇丹稱號。)的名義赴倫敦,向英國女王獻表求助,但被英帝國拒絕。期間清廷平定回變,劉道衡滯留緬甸。雲南回亂(同治初年,回民人口約占雲南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次反清政府叛亂回民參與比例較高,導致戰後雲南回民死亡失蹤近90%,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後雲南回民也不到雲南總人口的1.5%)迅速波及到貴州、四川,乃至回民聚居的陝甘。雲南回民頭目任武在這時前往陝西鼓動宣傳。
參考文獻
- ↑ 路偉東. 同治光緒年間陝西人口的損失. 禹貢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1) (中文).
- ↑ 路偉東. 清代陝西回族的人口變動. 禹貢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2) (中文).
- ↑ 馬長壽.《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陝西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