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吊掛及其它(孫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吊掛及其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吊掛及其它》中國當代作家孫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吊掛及其它

每逢新年,從初一到十五,大街之上,懸吊掛。

吊掛是一種連環畫。每幅一尺多寬,二尺多長,下面作牙旗狀。每四幅一組,串以長繩,橫掛於街。每隔十幾步,再掛一組。一條街上,共有十幾組。

吊掛的畫法,是用白布塗一層粉,再用色彩繪製人物山水車馬等等。故事多取材於封神演義,三國演義,五代殘唐或楊家將。其畫法與廟宇中的壁畫相似,形式與年畫中的連環畫一樣。在我的記憶中,新年時,吊掛只是一種裝飾,站立在下面的觀賞者不多。因為婦女兒童,看不懂這些故事,而大人長者,已經看了很多年,都已經看厭了。吊掛經過多年風雪吹打,顏色已經剝蝕,過了春節,就又由管事人收起來,放到家廟裡去了。吊掛與燈籠並稱。年節時街上也掛出不少有繪畫的紙燈籠,供人欣賞。雜貨鋪掌柜叫變吉的,每年在門前掛一個走馬燈,小孩們聚下圍觀。

村里人,從地畝攤派,置買了一套鑼鼓鐃鈸,平日也放在家廟裡,春節才取出來,放在十字大街動用。每天晚上吃過飯,鄉親們集在街頭,各執一器,敲打一通,說是娛樂,也是聯絡感情。

其鼓甚大,有架。鼓手執大棒二,或擊其中心,或敲其邊緣,緩急輕重,以成節奏。每村總有幾個出名的鼓手。遇有求雨或出村賽會,鼓載於車,鼓手立於旁,鼓棒飛舞,有各種花點,是最動人的。

小康之家,遇有喪事,則請小戲一台,也有親友送的。所謂小戲,就是街上擺一張方桌,四條板凳,有八個吹鼓手,坐在那裡吹唱。並不化裝,一人可演幾個腳色,並且手中不離樂器。桌上放着酒菜,邊演邊吃喝。有人來弔孝,則停戲奏哀樂。男女圍觀,靈前有戚戚之容,戲前有歡樂之意。中國的風俗,最通人情,達世故,有辯證法。

富人家辦喪事,則有老道念經。念經是其次,主要是吹奏音樂。這些道士,並不都是職業性質,很多是臨時裝扮成的,是農民中的音樂愛好者。他們所奏為細樂,笙管雲鑼,笛子嗩吶都有。

熱鬧的場面,是跑五方。道士們排成長隊,吹奏樂器,繞過或跳過很多板凳,成為一種集體舞蹈。出殯時,他們在靈前吹奏着,走不遠農民們就放一條板凳,並設茶水,攔路請他們演奏一番,以致靈車不能前進,延誤埋葬。經管事人多方勸說,才得作罷。在農村,一家遇喪事,眾人得歡心,總是因為平日文化娛樂太貧乏的緣故。

農村唱大戲,多為謝雨。農民務實,連得幾場透雨,豐收有望,才定期演戲,時間多在秋前秋後。

我的村莊小,記憶中,只唱過一次大戲。雖然只唱了一次,卻是高價請來的有名的戲班,得到遠近稱讚。並一直傳說:我們村不唱是不唱,一唱就驚人。事前,先由頭面人物去「寫戲」,就是訂合同。到時搭好照棚戲台,連夜派車去「接戲」。我們村莊小,沒有大牲口(騾馬),去的都是牛車,使演員們大為驚異,說這種車坐着穩當,好睡覺。

唱戲一般是三天三夜。天氣正在炎熱,戲台下萬頭攢動,塵土飛揚,擠進去就是一身透汗。而有些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在此時刻,好表現一下力氣,去「扒台板」看戲。所謂扒台板,就是把小褂一脫,纏在腰裡,從台下側身而入,硬拱進去。然後扒住台板,用背往後一靠。身後萬人,為之披靡,一片人浪,向後擁去。戲台照棚,為之動搖。管台人員只好大聲喊叫,要求他穩定下來。他卻得意洋洋,旁若無人地看起戲來。出來時,還是從台下鑽出,並誇口說,他看見坤角的小腳了。在農村,看戲扒台板,出殯扛棺材頭,都是小伙子們表現力氣的好機會。

[1]

作者簡介

孫犁,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芸夫,河北省安平縣孫遙城村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