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林省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地學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吉林省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地學專業委員會,是吉林省環境科學學會根據學科分類和實際工作需要設立的學術性組織,掛靠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由學會常務理事會委託比較有名望的專家學者擔任。專業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遵照「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的精神,團結廣大環境地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發揮學科、人才優勢,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組織環境地學工作者圍繞省內主要環境問題,開展專門調查研究和重點科技項目聯合攻關,提交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環境發展戰略、宏觀規劃等諮詢服務及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宣傳、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環境地學科技人才成長;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為全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1]建設服務。

相關資訊

世界自然基金會授予東北地理所 「WWF自然生態守護者」榮譽

2020年10月29日,在世界自然基金會(下稱WWF)中國4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暨「美麗中國自然保護論壇」上,WWF授予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WWF自然生態守護者」榮譽。來自國家林草局、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政府部門領導、科研院所相關專家、企業合作夥伴等150位嘉賓齊聚現場,見證和分享了WWF根植中國40年的自然保護工作。WWF工作始於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40年來WWF從大熊貓到東北虎、江豚、雪豹、東方白鸛等開展了多個旗艦物種的保護工作;再從野生動物物種保護到淡水濕地、森林、氣候變化、食物、一帶一路、環境教育、海洋和減塑等多個議題上開展了有建設性的自然保護工作。

東北地理所與WWF中國深入合作的領域為黑龍江流域淡水濕地及東方白鸛、丹頂鶴等珍稀瀕危水鳥的研究與保護。黑龍江流域面積184.3萬平方公里,作為WWF規劃的全球重點保護的生態區域之一,是一個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跨國界的淡水、森林和草原生態區。這一地區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鶴類、鸛類等全球瀕危水鳥在這裡生活繁衍。流域內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分布的國際重要濕地為糧食安全提供生態保障,且為全球瀕危水鳥的保護髮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東北地理所與WWF的合作始於2008年共同組織濕地科學學術會議;與WWF東北項目辦公室、WWF俄羅斯遠東辦公室及WWF蒙古項目辦公室共同合作開展黑龍江流域「自然之河」研究,共同致力於該流域濕地的跨國保護;與WWF中國東北項目辦公室、美國嘉吉公司、可口可樂公司合作開展玉米種植生態足跡、水足跡研究,為區域可持續農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在三江平原我們共同搭建人工巢招引東方白鸛,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東方白鸛的衛星追蹤研究;在哈爾濱兆麟公園我們利用美國通用公司提供的人工巢箱招引野生鴛鴦,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關注與喜愛。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1970年至2016年間所監測到的哺乳動物[2]、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自然保護的工作還任重道遠,未來東北地理所將與WWF在淡水濕地管理、珍稀水鳥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農業等領域繼續深入合作,共同推動有生態效益的自然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