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吉林省康復醫學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吉林省康復醫學會(JiLin Provinc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ssociation)成立於1993年,於2014年7月進行重啟,是省級一級社會團體[1]。重啟後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趙國慶院長擔任會長和法人,於2019年11月18日進行法人變更,現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黨委書記崔樹森教授擔任學會會長和法人,副會長5人,第一屆理事會共有理事95人,其中常務理事35人,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於惠秋擔任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目錄

專業委員會

吉林省康復醫學會學會現下設15個專業委員會。心血管病[2]康復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心內科楊萍教授擔任主任委員;普通外科疾病康復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普通外科劉銅軍教授擔任主任委員;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康復科於惠秋主任擔任主任委員;社區康復專業委員會由吉林省人民醫院康復科姜慧強主任擔任主任委員成立的;脊柱脊髓康復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脊柱脊髓外科朱慶三主任擔任主任委員成立的;成立的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李洪軍主任擔任主任委員、修復重建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燒傷整形外科高慶國主任擔任主任委員;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發育兒科賈飛勇主任擔任主任委員、聽力康復專業委員會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喉外科杜波主任擔任主任委員;電診斷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康復科劉忠良主任擔任主任委員;重症康復專委會由吉利大學中日聯醫院重症醫學科趙忠岩主任擔任主任委員成立的;呼吸康復專委會由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科張捷主任擔任主任委員 ;精神心理康復專業委員會由長春市第六醫院桑紅院長擔任主任委員、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南湖院區神經內科趙晴主任擔任主任委員。吉林省地市已經成立吉林市康復醫學會和遼源市康復醫學會。

吉林省康復醫學會成立成立六年來,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內部結構。主辦和協辦諸多國內外以及省內的學術會議,共組織召開國際學術會議3次、國家級學術會議6次、省級學術會議60餘次。舉辦各級、各類專業技術培訓班近百次,為吉林省各市、縣培養康復技術人才約6400人次。同時也獲得了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的多項榮譽,本會趙國慶會長被評為2016年度學會學術工作優秀個人及優秀學會幹部。吉林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委會被與吉林省康復醫學會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評為2017年度優秀專業委員會。

吉林省康復醫學會緊密圍繞「求實創新、協作進取」主題,團結和依靠廣大會員奮發進取,開拓創新。本着宣傳,普及康復醫學知識,推廣先進技術,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提出學科發展的建議,促進康復醫學的專業研究與應用水平的提高為己任;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發展與國外康復醫學團體和康復醫學工作者的友好往來。促進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促進康復醫療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專業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為衛生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服務。

會長簡介

崔樹森,男,1964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白求恩第三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

主要從事手外科及顯微外科領域相關工作。擅長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及手指、游離皮瓣移植修復大面積軟組織缺損的診斷及治療。對上肢神經各類損傷、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和胸廓出口綜合徵的診斷和手術治療有較高造詣。主持完成一例伴有瘀斑和粉碎性骨折的十指完全離斷再植成活手術。發表論文80餘篇,SCI論文35篇,2020年7月崔樹森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COMP基因突變導致家族性腕管綜合徵學術論文,為世界上首次發現與腕管綜合徵直接相關的遺傳基因。主譯《上肢神經外科學》、《胸廓出口綜合徵》2部着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啟動基金等課題20餘項。獲加拿大神經藥理學年會優秀青年科技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獎及吉林大學醫療成果獎共9項。

主要社會兼職: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臂叢及周圍神經學組組長、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發育與再生分會副主委、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顯微外科卷》編委、《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中華手外科雜誌》、《中華肩肘外科雜誌(電子版)》、《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中國實驗診斷學雜誌》等編委。

主要榮譽:全國優秀醫院院長、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國之名醫、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吉林大學白求恩名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