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各國咖啡館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各國咖啡館文化

咖啡真的是風貌萬千的一種飲料,他本身獨特的醒腦功效讓人又愛又恨,但是它獨特的風味倒是風靡了世界各地的人,咖啡館本身,也是一種生活的表現,咖啡和咖啡館曾經激發出多少偉大的人文藝術作品,它在近代歷史的地位的確是不可磨滅的。[1]

而人們對咖啡館的刻板印象大多來自歐洲。但是,咖啡館背後有很多的故事以及在歷史上的角色,而且世界各地的咖啡館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情。

到現在21世紀,咖啡已經是普及化的飲料了。從原本歐洲的象徵階層與文化品味的飲料到現在發展出各地的特色,世界各地的咖啡館各有其特色的風情,在當地社會扮演了一個舉足的角色。

啡館就像是生活的停歇點,優雅、放鬆的氛圍有如與外界隔絕的另一度時空,讓你擁有一個和自己獨處的小空間。

有些咖啡館設計獨特的櫥窗則會令人流連忘返,想像著自己就坐在窗邊啜飲一杯香濃的咖啡。[2]

巴黎

「管它左不左岸,自在最重要」

巴黎喝咖啡有兩種型態:一種是外來人的想像朝聖,一種是本地人的依賴。

觀光客來到巴黎,帶著旅遊指南和朝聖心態跟隨著文人的腳步一家一家的品味咖啡,想在咖啡館中找尋西蒙波娃海明威或者是伏爾泰的影子,而本地人對咖啡館還是一如往昔的依賴,咖啡館對巴黎人來說是「移動的家」,可以在那裡閱讀、會友,可以邂逅亦可以休息。

咖啡館是不是在「左岸」,巴黎人沒有那麼在意,能不能在裡面自在、隨意的喝杯咖啡才是重點,巴黎說一提到咖啡館是什麼樣的地方,他們會回答:跟朋友聊天、曬太陽、寫作、討論工作、甚至是「尋找生活哲學」的地方。

巴黎的咖啡館絕對不會有連鎖店出現,對他們來說,咖啡館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獨特的人文歷史背景和客群,是沒有辦法複製的。

維也納

「喝咖啡不是時尚,而是生活習慣」

聯合國將「維也納咖啡屋文化」列入《奧地利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還要追溯到 1600 年代,奧斯曼土耳其人包圍了維也納。後來土耳其人慘敗,被趕出奧地利,據說,在他們撤走時留下了幾袋咖啡豆。

今天,維也納咖啡屋(kaffeehaüser)通常從早上 6 點開業,一直營業到午夜時分,客人們往往坐在一杯「wiener mélange」旁,一放鬆就是數小時。這種咖啡要加入蒸牛奶,最上面是一層奶泡。

維也納的咖啡和維也納的音樂一樣有名,咖啡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鄂圖曼土耳其人入侵歐洲進攻維也納,愛喝咖啡的土耳其人也將咖啡帶進了此地。

維也納的咖啡雖然是承襲土耳其的,但後來也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目前,「維也納咖啡(Vienna Coffee)」不僅是聞名全球的咖啡代名詞,維也納更是咖啡迷們的朝聖之地。

維也納人喝咖啡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活習慣。當地的人不只在家裡喝,也常常帶本書或報紙就到附近的咖啡館耗上一天。

維也納人重視的不是咖啡館的氣氛,而是咖啡本身的味道,百年咖啡館是觀光客的最愛,維也納人喜歡的咖啡館有的只是在街角,有的甚至沒有椅子只好站著喝。傳統咖啡館裡的人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或是看書報,或是好朋友在一起玩紙牌打撞球,有些退休老人在冬天會到咖啡館來喝咖啡順便取暖。

挪威

「帶著咖啡走進大自然中」

咖啡傳入歐陸之後,一直到19世紀才在北歐普及。挪威人和歐陸人不太一樣,歐陸人喜歡在公開場合喝咖啡,挪威人則在家裡或工作場合居多,且挪威人喝不加奶精和糖的黑咖啡。

挪威人最喜歡喝咖啡的地方是在大自然裡頭,他們喜歡在週末就日到郊外走動,裝著熱咖啡的保溫瓶是他們很重要的裝備之一,挪威人喜歡在辛苦工作之後,找個山間的角落坐下,一邊喝咖啡一邊享受山林風光。

挪威也是有咖啡館的,這裏雖然沒有星八客之類大聯鎖店,但本地崛起的連鎖小店也是有的,挪威的咖啡館給人一貫的北歐印象:簡潔、明亮、現代感。

西班牙

「曬著陽光喝咖啡的民族」

西班牙兼具歐洲拉丁美洲的文化,在歷史上,西班牙曾經受到摩爾人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摩爾人在此留下了美麗的回教建築,也留下了阿拉伯的咖啡文化。

西班牙人一向以陽光和愛情自豪,當地人喝咖啡的時候,喜歡坐在露天咖啡座曬太陽。且西班牙人被視為好享樂的民族,因為當地人生活步調相當休閒,社交活動往往是在日落之後才開始,西班牙各地的咖啡館或酒館都是營業到凌晨三四點,並且越晚是越熱鬧。

西班牙人有獨特的飲食習慣,他們上班前的早餐是在家裡喝咖啡配上簡單的麵包餅乾,在早上11.12點再到咖啡館享用第二次早餐。西班牙的夜貓子很多,經過一整夜的狂歡,必須用午睡來補充體力,趁著晚餐潛在喝杯咖啡提神,因次我們可以得知,西班牙人的一天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咖啡館或小酒館渡過。

羅馬

「浪漫情事多在咖啡館發生」

義大利的咖啡是非常有名的,在羅馬和威尼斯等城市,咖啡香是少不了的一部分。義大利咖啡最早是由街頭小販開始兼賣,不久這種來自東方的飲料就被大眾接受,在18.19世紀間隨著歐陸咖啡文化大放異彩,在羅馬和威尼斯咖啡館也一家接著一家的開,一些赫赫有名的歐洲藝術家、音樂家或哲學家都是咖啡館的常客,現在也有許多觀光客在老咖啡中尋找名人的影子,現代羅馬咖啡館幾乎都面向廣場或噴泉,且多為露天咖啡座,吸引不少遊客。

美國

咖啡在美國一直很受歡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英國人對茶葉課以重稅。但咖啡文化佔據商業場合還是在畢茲咖啡和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店建立以後的事了。

二者分別於 1966 年和 1971 年創立。

西雅圖

星巴克的發源地。

西雅圖潮濕多雨,冬天很寒冷,使得西雅圖人特別喜歡喝咖啡,甚至一天平均可以喝下四杯咖啡。

從前美國人喝的是口味比較淡的美式咖啡,但星巴克把義大利人喝的Espresso帶進了美國,掀起了一場咖啡革命:星巴克教美國人認識Latte、Cappuccino,創造出計量單位如single、tall等名詞,並且發明了「Frappuccino」這個字以及其代表的咖啡冰品,行銷全世界,成為現代咖啡界裡最響亮的一個名號。

西雅圖到處都是咖啡店,連鎖形式的如Starbucks、Seattle’s Best Coffee、Torrefazione Italia…等使西雅圖到處充斥著咖啡香。

但是現在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興起一股「反帝國主義」的浪潮,要抗議這些才大氣粗的企業掠奪市場佔有率,剝削第三世界工資,漸漸開始有些人拒絕光顧這些大型連鎖咖啡館。

紐約

當西雅圖的星巴克以蠶食鯨吞的方式佔據了曼哈頓的重要街角,紐約客要不然就善用資源,將無線上網電腦帶去大大方方的將咖啡館當自家書房用,要不然就非不得以絕對不喝星巴克,像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到現在沒有星巴克進駐,因為他們堅持自己的藝術家社區意識。

在紐約喝咖啡,可以到到處都是的熟食雜貨店買簡單快速的美式咖啡,而各式咖啡簡餐專賣店是義大利咖啡的天下,這兩者風格完全不同的咖啡館一起鞏固紐約的咖啡文化,這裡沒有花而不實的焦糖瑪奇朵,只有原咖啡豆味的,或是加了milk和sugar的美式咖啡。

臺灣咖啡店

咖啡之於一般上班族是一種提神醒腦的工具,早上喝一杯超商賣的美式咖啡,可以一整天維持清醒且有效率的狀態。

原來17.18世紀的人重視咖啡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它讓我們可以做一個所謂的像時鐘一樣的精確工作者,這的確是資本主義下的精神啊!

台灣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咖啡館,連鎖咖啡尤其是,而有自己風格的小咖啡館也可以見到,咖啡的全球化現象,卻在世界各地生根發展出自己的地方風格,這是很有趣的一點。

咖啡店除了是大家放鬆、享受甜點的好去處之外,更是許多人喜歡的工作地點,因此常見許多學生一起討論作業,或是一些自由工作者於店內一隅工作。

會有這樣的改變,和臺灣咖啡店的裝潢及營運模式的變遷有關,咖啡館變得不僅是「店面」的樣子,隨著經營者的理念與喜好各有很大的差異,而某些店面的營業時間也從原本的限制時段變成不限時,如此讓咖啡館變成台灣人不管在放鬆或是工作,都能享受小確幸的好地方。

咖啡是一種讓人可以某種程度「控制」自我的身體工具,這樣的想法原來是有歷史淵源的啊!這是其中一個讓人很震撼的地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