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評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評林

史記評林,是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圖書。[1]

基本信息

作者 (明)李光縉增補等 [2]

ISBN 9787805045511

定價 520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

內容介紹

據明萬曆年間李光縉增補本影印

《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刻本,較勝他坊本,有索隱、正義。范補:此本之可取在正文及注校刻不苟。本書在清朝與日本一再出版,可見受歡迎與經典的程度。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有萬曆四年的吳興凌氏本。這個版本比起紙墨粗劣的坊間本算是不錯的了。但是在和刻本里應屬一般,並非精品。紙質沒有用上好的皮紙,字跡也偶有不清。

尚有日本世裕堂明和7年(1770)刻本,東京玉山堂明治2年(1869)刻本,長沙養翮書齋光緒17年(1891)刻本,日本東京九春堂明治16年(1883)刻本等版本。

史記評林

此《史記評林》共一百三十卷是一部匯集萬曆四年以前《史記》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明萬曆時期淩稚隆以三家注本為底本,收集了歷代近150家對《史記》的評論,故亦名《百五十家評史記》。此書是研究《史記》的重要參考書籍。此本為明萬曆時期吳興淩氏自刊本。

《史記》的傳承與典校一直都是中國史學的重點項目之一。宋代裴駰《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以及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都收錄在南宋人黃善夫所編輯,於宋慶元二年在建安所刻成的《三家注》里,為目前最廣為流傳的版本之一。至宋代以降,除了建安外,另有元彭寅翁本,明柯維熊本等版本。而明朝人淩稚隆所主編的《史記評林》,是繼建安本《史記》後最常運用的版本。日本人㠀田重禮評說:

自宋淳化中使刊此書,後屢經翻雕,其存於今者,以南宋建安本為最古,元彭寅翁本次之,明王延喆本柯維熊本又次之。然彭氏刪節注文,柯氏以意竄改,均不為佳本。淩以棟評林本最後出。欄上收評,不免坊刻窠臼,然具載諸家注,不略加刪削,視他本差為賅備。

首刻本於萬曆丙子(五年,一五七七)年印刷 ,淩並且在《刻史記評林序》中闡述:「予鄉淩君以棟氏,少隨其父尚書郎藻泉公,讀諸家之評輒自喜。稍稍日鐫而夕之,不特舊所刻索隱正義,與韋昭裴駰服虔杜預王肅賈逵徐廣輩所注而已也。」 從這個條目我們可以判定,淩氏一家應該是屬於當地望族,他們可能不需要官方的資助就能自行刻書。一年後於萬曆丁丑年,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徐中行又做序:「淩氏以史學顯著,自季默有概矣。加以伯子稚哲所錄,殊致而未同歸,以棟按其義已成先志,集之若林,而附於司馬之後,觀乎所裒次。其才可概見已。」可見這個版本已經受到官方的重視,並且大量印刷。(文字介紹參考:《史記評林》和淩稚隆 )

明人崇尚評論,是當時風氣。史書評論,分一句一段的小評和全篇總評兩種形式。評論附史文合刻,小評刻於書眉,總評刻於篇末。或稱「評林」,或稱「題評」;或稱「輯評」,或稱「集評」,或稱「匯評」等等,名雖各異,質實相同,總稱評林本。(參考:明淩稚隆刻本《史記評林》)

大致目錄

序:刻史記評林序( 明茅坤撰),史記索隱序,史記索隱後序,補史記序(唐司馬貞撰)

史記正義序,史記集解序(宋代裴駰撰),史記正義論例,史記正義諡法解,史記正義列國分野(唐張守節撰),史記評林凡例(明淩稚隆撰),史記評林姓氏,史記評林引用書目,補史記

卷一:五帝本紀 卷二:夏本紀 卷三:殷本紀 卷四:周本紀 卷五:秦本紀 卷六:秦始皇本紀 卷七:項羽本紀 卷八:高祖本紀 卷九:呂太后本紀 卷十:孝文本紀 卷十一:孝景本紀 卷十二:孝武本紀 卷十三:三代世表 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 卷十五:六國年表 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 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卷十九:惠景間侯者年表 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卷二十一: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 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卷二十三:禮書 卷二十四:樂書 卷二十五:律書 卷二十六:曆書 卷二十七:天官書 卷二十八:封禪書 卷二十九:河渠書 卷三十:平準書 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 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 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 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 卷三十五:管蔡世家 卷三十六:陳杞世家 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 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 卷三十九:晉世家 卷四十:楚世家 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 卷四十二:鄭世家 卷四十三:趙世家 卷四十四:魏世家 卷四十五:韓世家 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卷四十八:陳涉世家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卷五十:楚元王世家 卷五十一:荊燕世家 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 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 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 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 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 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 卷五十九:五宗世家 卷六十:三王世家 卷六十一:伯夷列傳 卷六十二:管晏列傳 卷六十三:老莊申韓列傳 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列傳 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卷六十八:商君列傳 卷六十九:蘇秦列傳 卷七十:張儀列傳 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 卷七十二:穰侯列傳 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 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 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 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 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 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 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 卷八十:樂毅列傳 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卷八十二:田單列傳 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 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 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 卷八十六:刺客列傳 卷八十七:李斯列傳 卷八十八:蒙恬列傳 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 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 卷九十一:黥布列傳 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 卷九十四:田儋列傳 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 卷九十六:張丞相列傳 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 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傳 卷九十九:劉敬叔孫通列傳 卷一百:季布欒布列傳 卷一百一:袁盎晁錯列傳 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 卷一百三:萬石張叔列傳 卷一百四:田叔列傳 卷一百五:扁鵲倉公列傳 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 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 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 卷一百十:匈奴列傳 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 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 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 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 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 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 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 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 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傳 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 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 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 卷一百二十四:遊俠列傳 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傳 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 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傳 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列傳 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史記》,是由漢代的司馬遷編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同時,書中的文字生動性,敘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淩稚隆(生卒年不詳),字以棟,號磊泉。浙江烏程(今浙江湖州)人,祖先世代為官,淩濛初(1580年—1644年)即其侄子。篤志好學,滿腹經綸,著作等身。其父淩約言是嘉靖十九年(1540年)進士,官至大名府通判,後辭官致仕。與其兄淩迪知一起從事編纂工作。曾仿陰時夫《韻府群玉》之例編成《五車韻瑞》160餘卷,又收集174家評《漢書》言論,編成《漢書評林》100卷,是《漢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淩稚隆所撰所刻的《史記評林》、《漢書評林》都由茅坤(1512年-1601年)作序。著作有《史記評林》、《漢書評林》《春秋評註測義》、《史記纂》、《五車韻瑞》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