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史美,CMG(英語:Norman Lockhart Smith,1887年-1968年1月27日),在1936年11月26日至1941年12月8日擔任[香港輔政司]司長,多次在香港總督卸任後擔任香港總督(署理)直至新總督抵港。
歷史事件
在1933年10月10日,滙豐正式撤出大樓,隨即展開拆卸工程。新總行在1934年10月17日舉行奠基典禮,邀得港督貝璐爵士主持,這座大樓除了由時任總司理祁禮賓主持統籌和規劃外,總行的首席會計師摩士亦負責督建和物料採購方面的工作,而香港[巴馬丹拿]公司(Palmer and Turner,又譯[公和洋行])旗下的建築師G•L•威爾遜(G. L. Wilson)則負責設計和營建的工作。總括而言,新總行面積比舊總行大,亦佔用了部份前[香港大會堂]原址,整座總行樓高70米,共13層,屬當時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大樓立面的花崗石外牆也是香港當時的嶄新設計。 滙豐總行由著手拆卸到重建,前後耗時約兩年後,於1935年10月10日落成啟用,由護督史美主持大樓啟鑰儀式。這座新總行除了是滙豐創立以來的第三代總行,落成之時是遠東規模最大的商業大廈,也是香港首座安裝冷氣系統的建築物,以便外籍員工即使身處屬於副熱帶的香港,也能享受清涼的工作空間。新總行落成46年後,複於1981年拆卸重建。[1] 石智益(英國殖民地官員)在1944年1月加入倫敦的香港計畫小組(Hong Kong Planning Unit),負責制定英國對香港戰後的管治政策,為日本一旦戰敗投降和香港回歸英國管治作好準備。該小組最初於1943年8月設立,隸屬於殖民地部,由港府前輔政司史美領導,隨後由前首席助理輔政司麥道高接任。在1945年8月,日本宣告 無條件投降, 香港重光, 皇家海軍少將夏愨奉命在香港籌組軍政府作臨時管治,而麥道高則出任軍政府的首席民政事務官,並率領九名計畫小組成員來港,負責協助籌組軍政府和處理軍政府的民事工作。不過,石智益被指派留在倫敦,負責主管軍政府的民事小組後方司令部,並獲授予 陸軍中校軍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