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鐵CT240型蒸汽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鐵CT240型蒸汽機車

圖片來自隨意窩

基本資料

地理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生產年份  1912年—1913年

生產總數  4輛(CT241~CT244)

車輛類型  過熱式蒸汽機車

軌距    1,067 公釐

台鐵CT240型蒸汽機車在日治時期為200型,為過熱式機關車。共有4輛,除了是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使用之幹線客運用車,也是台鐵史上第一型過熱式蒸汽機車。[1]

車種簡介

  • CT240型是台鐵首型過熱式蒸汽機車,使台灣帶來了鐵路交通的變革。
  • 雖然就技術上而言仍是起步,尚未成熟,仍可視為使早年台灣南北時空距離為之縮短的關鍵,為日後台鐵發展貢獻頗多。民國57年二月,四部CT240型全數退伍,在鐵道文化保存意識尚未抬頭的背景下,正式接受報廢解體,亦走上了8900型的後塵。今已無一部保存。
  • 1912年,「過熱式」蒸汽機車正式登場,大幅改寫蒸汽機車歷史,火車牽引力、時速大幅提高。同年台鐵乃向美國ALCO購入3部煤水車式車頭,編入200型,編號200~202,是台鐵首型過熱式蒸汽機車。隔年,再度向同廠購入同型車一部,編號203,總數四輛。

構造特色

  • 本型是台鐵主要兩種美製「過熱式」車頭之一(另一為DT560型),拉風的外表毋需兩片導煙板修飾。與日製車頭不同的是,在於它採用了二滑棒式的十字頭,十足的美國風。
  • 在1917年之後,在台鐵充斥著日本貨的世界內,200型與日後的600型堪稱台鐵的稀有族群。與以前的形式相比,200型性能優越;與其他同為過熱式機車的形式相比,性能居劣勢,因為其本身屬於第一代過熱式機車,技術尚未成熟,一切多為試用階段,影響日後發展的命運。
  • 200型引進之初,其外表皆是其它型所沒有的,車輪輪框塗上了明顯的白色系色彩,眾多的點綴線條成了它的特色,但最特別的莫過於美國原裝進口的煤水車(8900型的為日方自製),其兩側更寫上IMPERIAL TAIWAN RAILWAY(台灣帝國鐵道),為日後引人注意的焦點(除了東線的早期LCK20型外,其餘皆無)。然而,不久後,這些醒目的特色即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漸趨與其他型一致。

參考書目

  • 台灣鐵路蒸汽火車/蘇昭旭著 人人出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