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黃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黃菫,(學名:Corydalis tashiroi Makino),屬於紫菫科(Fumariaceae)紫菫屬(Corydalis),別名:台灣延胡索、台東延胡索、台東延索、延胡索、北越紫菫、紫菫層、高山黃菫。原產於台灣、中國、日本、越南,分佈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林內常見種。苗栗、台中、南投、嘉義、花蓮,平地、山坡。[1]
特性
二年生草本,高 20~60 公分,多分枝,枝呈斜上昇狀,紫綠色。葉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卵形至倒卵形,缺刻緣;葉柄紫紅色。總狀花序,花黃色,長 1.2~1.8 公分;苞片卵形至披針形,有時缺刻;花瓣外輪者較大,基部有距;雄蕊 6,成 2 叢;花柱宿存,柱頭扁平,邊緣絨毛狀。蒴果線形,長約 4~5 公分,平直,尾端尖突;種子多數。「黃菫」與「台灣黃菫」相似,果實都呈線形,「黃菫」種子間有明顯隘縮,略呈串珠狀,「台灣黃菫」果實平直,「台灣黃菫」的花淡黃色,「黃菫」的花黃色。
用途
- 藥用:性味:全草:辛、微苦、涼。
- 效用:全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
外型特徵
- 莖:草本,高 20~60 公分,不具塊莖,莖散生多分枝,枝呈斜上昇狀,紫綠色,莖枝表面被短柔毛。
- 葉:葉二回羽狀複葉,具葉柄,葉柄紫紅色,柄長 7~15 公分,基部膨大;葉片長 10~20 公分,寬 10~15 公分,闊卵形;小葉片羽狀裂,小裂片倒卵形至卵形,葉基鈍形或楔形,有缺刻。
- 花:總狀花序,與葉對生,長約 12 公分,具苞片;苞片卵形至披針形,有時缺刻;花淡黃色,長 1.2~1.8 公分;花瓣外輪者較大,基部有距;雄蕊 6,成 2 叢;花柱宿存,柱頭扁平,邊緣絨毛狀。花期 1~5 月。
- 果實: 果實為蒴果,長約 4~5 公分,寬約 0.3~0.4 公分,線形,平直,尾端尖突;種子多數,黑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