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可樹 (梧桐科可可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可可樹 (梧桐科可可屬植物)

可可樹(拉丁學名:Theobroma cacao)是錦葵目、梧桐科、可可屬喬木。

原產於熱帶美洲,其果實經過發酵及烘焙後可製成可可粉及巧克力。

喬木,枝廣展,小枝有褐色短柔毛。葉互生,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全緣。

聚傘花序簇生於樹幹或粗枝上。花兩性,萼片5枚,粉紅色,花冠帶黃色。核果橢圓狀卵形,紅色或黃色。花期近全年。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可可樹  
  • 拉丁學名; Theobroma cacao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錦葵目  
  • 科;梧桐科  
  • 屬;可可屬  
  • 種; 可可樹
  • 分布區域; 南美,非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中國海南等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12米,樹冠繁茂;樹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

被短柔毛。葉具短柄,卵狀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20-30厘米,寬7-10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近心形或鈍,兩面均無毛或在葉脈上略有稀疏的星狀短柔毛;托咔條形,早落。

花排成聚傘花序,花的直徑約18毫米;花梗長約12毫米;萼粉紅色,萼片5枚,長披針形,宿存,邊緣有毛;花瓣5片,淡黃色,略比萼長,下部盔狀並急狹窄而反卷,頂端急尖;退化雄蕊線狀;發育雄蕊與花瓣對生;子房倒卵形,稍有5棱,5室,每室有胚珠14-16個,排成兩列,花柱圓柱狀。

核果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20厘米,直徑約7厘米,表面有10條縱溝,乾燥後內側5條縱溝不明顯,初為淡綠色,後變為深黃色或近於紅色,乾燥後為褐色;果皮厚,肉質,乾燥後硬如木質,厚4-8毫米,每室有種子12-14個;種子卵形,稍呈壓扁狀,長2.5厘米,寬1.5厘米,子葉肥厚,無胚乳。花期幾乎全年。花果長年生於主杆和老枝上,果長而大,紅色或黃色

生長環境

可可樹喜生於溫暖和濕潤的氣侯和富於有機質的沖積土所形成的緩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颱風侵襲的地方則不適宜生長。喜生在溫度高、濕度大、土壤肥沃的環境。要求栽培地區年平均溫度22.4-26.7度,月最低平均溫度15度,絕對最低溫度10度,雨量1400-2000毫米,忌大風和漬水。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洲中部及南部,廣泛栽培於全世界的熱帶地區。在中國海南和雲南南部有栽培

種植情況

2013年5月22-23日, 東盟可可俱樂部國家協調小組在越南胡志明市召開了第16次會議。會議上, 來自種植可可樹的東盟各國代表就良好農業規範 (GAP) 實施方法、食品安全措施、可可樹疫病預防與控制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同時作了關於東盟共同有效優惠關稅的報告和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種植可可樹試點種植模式效果等的報告。

從2000年開始種植可可樹以來, 越南全國可可樹種植面積已達2.5萬hm2, 主要集中在越南西原、東南部和九龍江三角洲等地區。按計劃, 越南力爭至2015年全國可可樹種植面積達3.5萬hm2, 產量達2.6萬t, 力爭至2020年可可樹種植面積達5萬hm2, 發酵可可產量達5.2萬t。

主要價值

可可樹花果具有觀賞價值。種子是世界的飲料原料,也是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