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句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句安

句安(?-264年)蜀漢後期將領,在蜀任牙門將跟隨大將軍姜維攻打魏國李歆守麴山西城,句安守麴山東城。遭遇郭淮和陳泰圍困,李歆突圍後回蜀,句安投降魏國封為將軍。後隨鍾會滅蜀,因功封列侯。鍾會叛亂時死於混亂中。

人物生平

蜀國經歷

延熙十二年(249年),大將軍姜維率眾依麴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等寇逼諸郡,進攻雍州。魏徵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謀劃抵禦之策,陳泰說:「麴城雖然堅固,但是距離蜀中道路艱險遙遠,當須運糧。羌夷害怕姜維的勞役,一定不肯依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郭淮聽從陳泰的計策,使陳泰率領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句安等挑戰,陳泰高掛免戰牌不理會,蜀軍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姜維果真來營救,出自牛頭山,與陳泰相對。陳泰說:「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姜維沒有歸還的道路,那麼我就能生擒他了。」於是下令諸軍各堅壘勿與戰,派遣使者把形勢告訴給郭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郭淮攻取牛頭,截其還路,然後可以一同攻取姜維,那結果就不只是活捉句安等人而已。郭淮善其策,進率諸軍軍洮水。姜維感到懼怕,遁走,句安等孤縣,又見姜維棄之不救,遂皆降。魏國任命句安為將軍。

降魏之後

蜀景耀六年(263年),魏國發動大軍攻蜀,句安隸屬大將軍鍾會統轄,姜維、張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句安率軍斷其後路。平定蜀國後,有功封列侯。

死因

264年鍾會反叛,句安死於混亂中。

歷史記載

《三國志後主紀》

延熙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

《三國志陳泰傳》

泰字玄伯。青龍中,除散騎侍郎。正始中,徙游擊將軍,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懷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於壁,不發其封,及徵為尚書,悉以還之。嘉平初,代郭淮為雍州刺史,加奮威將軍。蜀大將軍姜維率眾依麴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等寇逼諸郡。征西將軍郭淮與泰謀所以御之,泰曰:「麴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淮從泰計,使泰率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維果來救,出自牛頭山,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反道,則我之禽也。」敕諸軍各堅壘勿與戰,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淮趣牛頭,截其還路,可並取維,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進率諸軍軍洮水。維懼,遁走,安等孤縣,遂皆降。

《三國志郭淮傳》

嘉平元年,遷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是歲,與雍州刺史陳泰協策,降蜀牙門將句安等於翅上。二年,詔曰:「昔漢川之役,幾至傾覆。淮臨危濟難,功書王府。在關右三十餘年,外征寇虜,內綏民夷。比歲以來,摧破廖化,禽虜句安,功績顯著,朕甚嘉之。今以淮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如故。」進封陽曲侯,邑凡二千七百八十戶,分三百戶,封一子亭侯。

《三國志鍾會傳》

會上言曰:「賊姜維、張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臣輒遣司馬夏侯咸、護軍胡烈等,經從劍閣,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參軍爰青彡、將軍句安等躡其後,參軍皇甫闓、將軍王買等從涪南出沖其腹,臣據涪縣為東西勢援。維等所統步騎四五萬人,擐甲厲兵,塞川填谷,數百里中首尾相繼,憑恃其眾,方軌而西。臣敕咸、闓等令分兵據勢,廣張羅罔,南杜走吳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絕越逸之徑,四面雲集,首尾並進,蹊路斷絕,走伏無地。臣又手書申喻,開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窮數盡,解甲投戈,面縛委質,印綬萬數,資器山積。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師,商旅倒戈:有徵無戰,帝王之盛業。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用兵之令典。陛下聖德,侔蹤前代,翼輔忠明,齊軌公旦,仁育群生,義征不譓,殊俗向化,無思不服,師不逾時,兵不血刃,萬里同風,九州共貫。臣輒奉宣詔命,導揚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賦調,弛其征役,訓之德禮以移其風,示之軌儀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懷逸豫,後來其蘇,義無以過。」

演義概況

初仕蜀,延熙十二年秋八月,衛將軍姜維先差安、李歆同引一萬五千兵,往麴山前連築二城:安守東城,歆守西城。魏雍州刺史郭淮命副將陳泰領兵攻之,安、歆各引一軍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敵,退入城中。泰令兵四面圍住攻打,又以兵斷其漢中糧道。安、歆城中糧缺,歆捨命殺出求援。安於麴山城中苦等援兵不至,乃開門降魏。景元四年,鎮西將軍鍾會伐蜀,安為大將,隨之。[1]

參考文獻

  1. 三國人物-句安.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