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驛道軼事(羅松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驛道軼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古驛道軼事》中國當代作家羅松生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驛道軼事

在清朝,凡官府要員出行,都離不開兩種工具,其一是轎,其二是馬。那時的主要道路叫驛道,僅二三米寬,大多用青磚石塊鋪成,每逢穿州過省,常常會遇上高山大嶺,那就要從山腳到山頂,鋪上千層萬層的石砌路,走這樣的山路,真是比登天還難。我這裡要說的,就是發生在廣福古驛道上的一樁往事。

某日清晨,古老的大埔縣城,已經人流涌動,雄偉壯觀的城東大門剛一打開,就有一匹白色的高頭大馬,從城內出來,馬上坐着一位頭戴烏紗帽的官員,他是從遠地而來的,要到福建去辦理一件公案,身邊還帶着兩位隨從。

走出城門,就是通往福建的古驛道,不多久,便進入到一道山谷,谷中綠樹成蔭,中間有條小河,河水清沏,可行小船。此時正有竹排順流而下,艄公邊撐竹排,邊唱山歌,山鳴谷應,妙趣橫生,官員正聽得如痴如醉,忽見一條鯉魚,蹦上岸來,把官員嚇了一跳,原來是一位漁翁,正在岸邊垂釣,因用力過猛把大魚釣上岸來。官員覺得好奇,便問道:此河叫什麼名?漁翁答道:叫小靖河,因為上游有個小靖村而得名。

官員與兩隨從,又繼續行走在如圖似畫的古驛道中,一會兒穿過竹叢,一會兒分開岸柳,在這條彎彎的石砌路上,不斷踏出一串串清脆的馬蹄聲。

一路之上,看不盡山清水秀,聽不夠婉囀鳥音。不知不覺間,來到一處村邊水口,官員抬眼一望,立即勒住馬頭,並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因為兩邊景象,氣勢非凡:左邊山脈,形如巨象,穩穩而立,右邊峰口,猛如雄獅,威風凜凜;這叫獅象把水口,由此可見,前面必定是個藏龍臥虎之地,文臣武將,必居其一。官員隨即翻身下馬,與兩隨從一道,步行入村。

原來官員是懂風水地理之人,眼下的山形龍脈,厚實底氣,己被他看出端倪:此村必定有大賢大能之人,絕不可掉以輕心,自己不過是芝蔴小官,今借路經過,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得意洋洋,打馬而過,萬一遇上高官,會說我目中無人,輕則丟官,重則性命難保。

於是,他們一行三人,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如過險道,如履薄冰。

僅僅行不到數十步,整個村貌就展現在眼前,官員抬頭一望,只見一水中流,穿村而過。立即便鬆了一口氣,重新又跨上馬背,從容而行。

因村中缺憾,已經暴露無遺,問題就出在這條水上,風水學叫「水破天心」,是村莊之大忌。水,宜聚不宜散,宜彎不宜直。因此可以斷定,此村出不了大富大貴,也不會有大人物。

他們很快就進入到村中,官員下馬相問,這裡正是漁翁說的小靖村。果然不出所料,此村不但沒有大人物,連個地方小官也沒有聽說過,村民們都是佃戶,耕種着別村地主的田,是個出了名的窮地方。

不過官員還算是個好心人,在與村民的交談中,說出了村中風水方面所欠缺的問題,儘管這裡田平地闊,村莊也很美麗,可惜運氣都被水沖走了,你們看看,此河從村頭到村尾,直衝而下,這叫水破天心,不但財運官運會被沖走,就是想吃頓飽飯也成問題。

村民們仔細一想,果然是這樣,這小靖河,從龍骨坪直流而下,經過黃屋、圓樓、再到鍾邊角,沒轉彎,沒轉角,匆匆而來,急急而去,怎能藏財?怎能留運?

村民們聽後感到十分焦急,如今總算遇到了貴人,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請他指點指點,否則,將會後悔莫及。因此便問道:大人,看在全村老幼的份上,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救,讓我們重交好運呢?

官員說:這條河必須改道,讓它沿着山邊流過,然後再拐向村口,那樣才會有好運,你們也會好起來,而且會越來越好。說罷,便騎上馬兒走了,村民們聽後真是感激不盡,同時目送着他們朝石門坳古驛道漸漸地遠去。

這事很快就傳遍了全村,說到村裡的風水問題,村民們都十分相信,不多久,就捐到了不少錢糧,大家齊協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經過數年艱苦奮鬥,改造河道終於大功告成。從此,那條直線般的河水,便乖乖地掉轉頭來,由蓮湖山腳下,經過龍潭屋、南山下,再往右朝向村外流去。

多年之後,原來的河道己變成了良田,往日那靜靜的山邊,正不斷傳來潺潺的流水聲。可村民們還是跟往常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一塊田地過日子。

有一天,村頭突然傳來一陣鑼鼓的喧鬧聲,接着有人飛快地走來報說,村中有人中了秀才,現在報喜的都來了。雖然秀才還是白身,可在這個村子裡,卻是破天荒第一人。

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小靖村卻經歷了不知多少個三十年,如今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翻天覆地。過去村里很少有人讀書識字,如今不但年年出大學生,還有人當上了專家和教授,在省、市級做官的,也大有人在,完全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但村里人並沒有忘記這條古驛道,更沒有忘記那個舊時官員,多虧他的一句良言,將水破天心,變成水帶好運。

[1]

作者簡介

羅松生,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