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風·其十九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風·其十九
新浪網

古風·其十九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以雄渾的筆調,描繪了一幅壯觀而雄奇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豪情壯志,也反映出其對現實的深刻反思。前十句勾勒出蓮花山的奇麗景象和詩人飄逸不凡的形象,展露出其超越現實的豪情壯志和追求理想的高逸信念;後四句則筆鋒一轉,描繪了洛陽川上胡兵橫行、生靈塗炭的悲慘景象。

原文

李白〔唐代〕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西上 一作:西嶽)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至雲台,高揖衛叔卿。(至雲台 一作:登雲台)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譯文

西嶽華山蓮花峰上,遠遠地看見華山仙女。

素手握着皎潔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身穿雲霓做的衣裙,拖着寬闊的飄帶,輕盈飄拂地升天而行。

她邀請我登上彩雲高台,拜見那仙人衛叔卿。

恍惚之間與仙人同去,駕着鴻雁飛入高空。

俯視中原一帶,到處都是安祿山叛軍。

鮮血淋漓塗滿了野草,安祿山叛軍都封爵簪纓。

創作背景

  李白集中總題為「古風」的五十九首詩,在編排上並無次第。這五十九首詩並非一時一地之作。比較確定的是這首《古風·其十九》作於至德元載(756)詩人由梁宋奔玉華山時。

賞析

  這首詩中虛構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仙境,以此反襯中原地帶叛軍橫行,人民遭難的殘酷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安史叛亂的譴責。蕭士贇注認為"此詩似乎記實之作,豈祿山入洛陽之時,太白適在雲台觀乎?"郁賢浩《李白選集》云:"疑安史亂起時,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陽一帶,目睹洛陽淪陷,乃西奔入函谷關,上華山。此詩為天寶十五載春初在華山作。"朱諫注認為此時李白在廬山隱居。總之此詩寫法奇特,前十句虛擬遊仙之事,後四句忽然轉入現實,前後形成鮮明對比。於此亦可見李白詩天馬行空、想象奇詭之處。

簡析

  《古風·其十九》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以雄渾的筆調,描繪了一幅壯觀而雄奇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豪情壯志,也反映出其對現實的深刻反思。前十句勾勒出蓮花山的奇麗景象和詩人飄逸不凡的形象,展露出其超越現實的豪情壯志和追求理想的高逸信念;後四句則筆鋒一轉,描繪了洛陽川上胡兵橫行、生靈塗炭的悲慘景象。這種強烈的對比,既顯示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也表達了他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全詩運筆高妙,想象豐富,頗具藝術感染力。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