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鎮長街覓舊容(張兆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鎮長街覓舊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古鎮長街覓舊容》中國當代作家張兆仁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鎮長街覓舊容

漫步小河橋路,左顧右盼長街兩邊林立的商家,琳琅滿目的商品,五顏六色的燈光,摩肩接踵的行人,喇叭聲聲的車子,心情如行雲流水,在這長長的馬路上漫捲激盪。佇立小河橋頭,我撥開歷史的帷幕,腳前是條石壘砌的陡峭的埠頭,雖說陡峭,到也寬闊。波光粼粼的河水如一匹素練從玉嘎嘴上漂來,漫過埠頭。一隻小船泊於埠頭前的河中,將客渡過小河,送上沙灘,上岸不遠便是曹嘎洲上的老街,此處頗有「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意

轉身右手一株大樹蔭蓋埠頭,樹邊場地開闊至聶嘎巷尾;左手邁過道場,便可沿着住戶集成的弧形院牆步入小巷,此段小巷只是下河的必經之路,沒有店面。跨過石板街,就是嚴嘎巷子,窄窄的巷子,不足百米,卻商家雲集,就連兩邊的屋檐也欲交頭接耳,洽談生意。古色古香的巷子,似先生文雅,又如麗人媚眼,千百年來勾住多少客魂,誰也不知。

一九五八年,漲大水,水平小河兩岸,但沒上街,上街的是糧管所那裡,糧管所的倉庫大門均用麻袋裝沙擋住。然而,這一年,古鎮的青壯年拿着鋸子斧頭繩子槓子上街了,他們來到嚴嘎巷子,將兩邊的房屋拆掉一半抬走,因為古鎮的屋都是架子屋,好抬。從此,嚴嘎巷子下河的這一段便豁然開朗,步入現代社會,叫着「二馬路」,哪裡是一馬路?古鎮的人誰也說不清。嚴嘎巷子南頭熊嘎絲鋪的西面是牛行,「哞哞」的牛聲拴不住,吸引南來北往的牛販子在這裡吆喝,酗酒,數錢,打嗝。唯有打狗王嚴嘎老頭子在門前剮狗子賣狗肉。

向南前行數十步是西華堂,古樸的亭子無人居住,但每天亭頂會吹響起床號,嘹亮在古鎮的上空。過了兩戶平民房舍,區公所赫然在目,其頭前聳立一座碉堡。碉堡對面是一大塊田,經常閒着。這塊大田轉身向北行,有一台子,是魯嘎飯館,門前老楊樹枝繁葉茂,孩子們不是來吃飯的,是來釣知了的。

過了魯嘎飯館,東面的房屋好像敬畏西華堂,一律退避三舍,空處偌大一個場地,讓古鎮的人們夜晚在此享受露天電影的韻味。銀幕掛在南面,月亮掛在天上,河水拋在身後,古鎮的人們在銀幕下演繹着故事。

碉堡前,是一個大場子,也是區公所的幹部練射擊和投彈的場所,他們都是從觀音寺來的,後來,有的當了當陽和宜昌的書記。

練彈場前有兩戶農家,被園田護住,再往前就是城河。荊當公路從天子山下來,穿過叫花子集,經過八個和尚,拐過大東門,與城河相向而行,經小東門,老南門,盧嘎套,跨過卷橋溝,橫渡官渡印。它不知道,新南門早已悄悄貼近身邊。城河外,田園春色直抵山下。

古鎮的那口老井,默默地蹲在碉堡的東面,看着小河橋路漸漸地向前向前延伸,跨過城河,穿過麥田和稻田,翻過山去。

再後來,古鎮的那口老井躲在古鎮的十字街頭(東風館子前)的柏油路路下,不問塵世。

[1]

作者簡介

張兆仁,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