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錞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錞於》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十一。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原文

周禮》:「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四金者,錞、鐲、鐃、鐸也。「以金錞和鼓」。鄭氏注云:「錞,錞於也,圓如碓頭,大上小下,樂作鳴之,與鼓相和。」賈公彥疏云:「錞於之名,出於漢之《大予樂》官。」南齊始興王鑑為益州刺史,廣漢什邡民段祚以錞於獻鑒,古禮器也,高三尺六寸六分,圍二尺四寸,圓如筒,銅色黑如漆,甚薄,上有銅馬,以繩縣馬,令去地尺余,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於下,以芒莖當心跪注錞於,以手振芒,則其聲如雷,清響良久乃絕,古所以節樂也。周斛斯征精《三禮》,為太常卿。自魏孝武西遷,雅樂廢缺,樂有錞於者,近代絕無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征曰:「此錞於也。」眾弗之信,遂依干寶《周禮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清,乃取以合樂焉。《宣和博古圖說》雲「其制中虛,椎首而殺其下」,王黼亦引段柞所獻為證雲。今樂府金錞,就擊於地,灌水之制,不復考矣。是時,有虎龍錞一,山紋錞一,圈花錞一,繁馬錞一,龜魚錞一,魚錞二,風錞一,虎錞七。其最大者重五十一斤,小者七斤。淳熙十四年,灃州慈利縣周赦王墓旁五里山摧,蓋古家也,其中藏器物甚多。予甥余玠宰是邑,得一鋅,高一尺三寸,上徑長九寸五分,闊八寸,下口長徑五寸八分,闊五寸,虎鈕高一寸二分,闊寸一分,並尾長五寸五分,重十三斤。紹熙三年,予仲子簽書峽州判官,於長楊縣又得其一,甚大,高二尺,上徑長一尺六分,闊一尺四寸二分,下口長徑九寸五分,闊八寸,虎鈕高二寸五分,足闊三寸四分,並尾長一尺,重三十五斤。皆虎悍也。予家蓄古彝器百種,此遂為之冠。小錞無損缺,扣之,其聲清越以長。大者破處五寸許,聲不能渾全,然亦可考擊也。後復得一枚,與大者無小異,自峽來,置諸箬籠中,取者不謹,斷其鈕,匠以藥焊而柵之,遂兩兩相對。若《三禮圖》、《景桔大樂圖》所畫,形制皆非。東坡《志林》記始興王鑑一節,云:「記者能道其尺寸之洋如此,而拙於遣詞,使古器形制不可復得其仿佛,甚可恨也。」正為此雲。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3]。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古錞於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