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藺縣隸屬四川省瀘州市,古為「藺州」,別稱「郎酒之鄉」。位於四川省南部邊緣,赤水河沿邊界由南往東向北流入長江,全縣地域成半島形伸入黔北,西面與敘永縣毗鄰,東南北三面與貴州省畢節、金沙、仁懷、習水、赤水交界。
古藺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7°41′~28°20′,東經105°34′~106°20′之間。2015年,全縣幅員面積3184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古藺氣候四季分明,規律性強,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立體氣候顯著,地域差異大。年平均氣溫17.8℃~18.1℃,無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1112.7mm,冬春少雨,盛夏亢揚。縣人民政府駐古藺鎮府前街。
古藺縣境內居住有漢、苗、彝、回等13個民族,是全省雜散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縣之一。2014年,古藺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7億元,比2013年增長10%。[1]
建制沿革
古代為西南夷地,系彝、苗、羿人聚居地。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納溪縣以南設置羈縻藺州,古藺屬羈縻藺州地域。
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古藺屬潼川府瀘州。
元代,古藺先屬四川行省永寧路,後屬四川行省永寧宣撫司。
明代,古藺先後屬永寧長官司、永寧安撫司、永寧宣撫司和四川布政使司敘州府敘永軍糧廳。明洪武四年(1377年)置永樂衛,二十三年置白撒(今白沙)千戶所,衛所隸貴州都司。
天啟三年(1630年),置敘用善後廳後改為敘用軍糧廳。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裁敘永軍糧廳併入永寧縣,古藺屬永寧縣。雍正九年(1731年)置古藺巡檢司於古藺州隸敘永廳,置赤水分縣於赤水河,隸永寧縣。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月廿五日(2月26日),永寧縣自今敘永東城移至古藺場。宣統元年(1909),改縣名永寧為古藺,屬永寧直隸州管轄。
清宣統三年十月初七(1911年11月27日),古藺保路同志會在縣城召開群眾大會,宣布古藺獨立,成立古藺縣大漢軍政府,李曉青任都督。同年12月6日,蜀軍政府派馬集成等13人來藺視察。次日,李曉青派兵殺害馬集成一行12人及同志軍10人。同月21日,殺害古藺同盟會重要成員周南,史稱「打馬殺周」。
民國二年(1913年),古藺屬下川南道。
民國十九年(1930年),古藺屬四川省政府,同年廢永寧直隸州,古藺縣隸屬於四川省永寧道。改軍政府為縣知事公署。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古藺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0日,古藺縣解放,隸屬川南行政區瀘縣專員公署。
解放初期,為適應土地改革,縮小區劃範圍,1952年,古藺縣屬四川省隆昌專員公署。
1953年,古藺縣設16個區,6個鎮,162個鄉;後幾經調整,1958年改鄉為人民公社。
1960年,古藺改隸瀘州專區,古藺縣隨瀘州專區併入宜賓專區。
1984年,復改人民公社為鄉,古藺縣轄10個區,1個直屬鎮,72個鄉。
1985年,省轄瀘州市成立,古藺縣屬瀘州市。
1987年,經省政府批准大村區所屬的復陶、二郎、新華三個鄉合併組建二郎鎮,將箭竹、烏龍、大寨、馬嘶4個鄉(馬嘶鄉從建新劃入部分地域)改建為苗族鄉。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將古藺縣組建為12個鎮17個鄉(其中4個苗族鄉)。
1997年,古藺縣面積3181平方公里,人口70.8萬,轄12個鎮、17個鄉(包括4個民族鄉),614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4558個村民小組。
2004年,古藺縣全面推行強村擴組,古藺縣由原來的614個行政村調整為269個行政村,23個居民委員會調整為16個社區。村建制調整後,有的鄉僅管轄2—3個行政村。古藺縣面積3182.3平方公里(實控3183.5平方公里),轄12個鎮、13個鄉、4個民族鄉。
2006年末,轄12個鎮、14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
2015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覆,同意古藺縣石屏鄉等4個鄉撤鄉設鎮的請示,古藺縣轄16個鎮,10個鄉。
行政區劃
2015年5月,古藺縣下轄鎮16個:古藺鎮、太平鎮、二郎鎮、德耀鎮、雙沙鎮、永樂鎮、丹桂鎮、龍山鎮、大村鎮、石寶鎮、觀文鎮、水口鎮、石屏鎮、護家鎮、土城鎮、皇華鎮。鄉10個(其中民族鄉3個):桂花鄉、東新鄉、魚化鄉、白泥鄉、大寨苗族鄉、黃荊鄉、椒園鄉、馬蹄鄉、馬嘶苗族鄉、箭竹苗族鄉。政府駐地古藺縣古藺鎮府前街。[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古藺縣地處四川盆地南緣、雲貴高原北麓,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7°41′~28°20′,東經105°34′~106°20′之間。南東北三面與貴州省畢節、金沙、仁懷、習水、赤水等五市(縣)相連,西與敘永接壤。2015年,全縣幅員面積318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古藺縣位於四川盆地最南緣,處於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過渡帶烏蒙山系大婁山西段北側,古藺縣呈半島狀伸入黔北。境內海拔300—1843米,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地形起伏較大,山巒聳立,溝壑縱橫,「七山一水兩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區縣。境內地層古老,構造複雜,灰岩出露廣泛,有大小山體486座。
氣候
古藺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邊緣向貴州高原過度地帶,具有四川盆地氣候和貴州高原氣候特徵。其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寒冷。氣溫差異大,無霜期長,年降雨量偏少,濕度適中,日照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古藺縣垂直氣候明顯。古藺縣不同地域氣溫分布差異大,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溫和貴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點。
全縣平均氣溫12.4—18.6攝氏度之間;不同季節日照變化差異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日照564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43%,冬季日照123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9.6%;全縣無霜期長,年平均在260天以上,適宜作物生長期長。
水文
赤水河流經古藺境域,境內有古藺河、鹽井河、白沙河、馬蹄河、菜板河等小河21條,小溪225條。境內地勢高峻,河谷深切,石灰岩地貌區溶洞水、冷泉水溢出。[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5年3月,古藺縣可種植面積為420萬畝,占總幅員面積的88%,可種植面積中,耕地147.3萬畝,非耕地272.6萬畝,非耕地占可種植面積的65%。
林業資源
2015年3月,古藺縣有林業用地238.8萬畝,林業用地占整個幅員面積的50.2%,森林覆蓋率已達49.65%。其中公益林面積有238.4萬畝,重點分布在黃荊林區及赤水河沿岸和廣大岩溶地區;用材林面積達到95萬畝,林木蓄積量達446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2015年3月,古藺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無煙煤、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綠豆岩、磷鐵礦、銅礦、磷礦、鉀礦、高嶺土、方解石、礦泉水等25種。
尤以無煙煤儲量最多,全縣有20個鄉鎮分布有無煙煤資源,全縣已探明儲量45億噸,遠景預測儲量60億噸,煤層氣儲量達1001億立方米,占全省的28%。境內礦區東西向長約 7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其中煤系分布和儲量預算面積約500平方公里。
其次為硫鐵礦,分布廣、品味高達20%,已探明儲量超過 17億噸,遠景預測儲量 27.7億噸。石灰石遍布全縣29個鄉鎮,石灰石產出層位多、厚度大、質量優,時空分布廣,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二迭系、三迭系及侏羅系均有石灰岩產出。沿古藺復背斜構造兩翼呈東西向展布,預測儲量達 800多億噸。
生物資源
古藺花奔種類繁多;野生喬、木類樹種有250多種,其中珍貴者有水杉、銀杏、紅豆杉、三尖杉、福建柏、珙桐、連香樹、紅豆、香果、鵝掌楸、二月花、香樟、楨楠、絲栗、樺木等,一般的如杉、松、柏、青槓、泡桐等數量很多,灌木類有烏泡、山茶、火棘、碎米柴等數十種。
蕨類有23個科、30多個屬、100餘種。其中珍貴者有觀音坐蓮、鳳尾蕨以及號稱「活化石」的桫欏,野生食品類有竹筍、獼猴桃、紅籽(火棘)、蕨苔、蕨根、野生食用菌、薇菜等。
古藺縣是四川中草藥主產縣之一,據古藺縣中草藥資源普查資料,列有藥名、植物名稱,藥用部位及藥用功能的植物中草藥有133科、547屬、843種,其中中藥材247種,草藥587種,動物藥材68種,總計902種,珍貴的有麝香、牛黃、熊膽、豹骨等,希缺的有天麻、黃柏、黃蓮、銀花、厚朴、天冬、白朮、杜仲、吳萸、桃仁等。
古藺縣兩棲動物共計8種,分屬1目4科,其中中華蟾蜍、華西雨蛙為中國特產品種;爬行動物共計23種,分屬2目7科,具有較大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蛇類,如玉錦蛇、竹葉青、黑眉錦蛇、烏梢蛇等;全縣有鳥類134種,分屬14目33科,其中6種為中國特產鳥;屬於國家二類保護的鳥類有13種,占四川省同類保護種類的17.1%,屬於省重點保護的有小鸊鷉、鷹鵑及夜鷹3種,占四川省同類保護種類的7.5%;全縣的獸類共計47種,分屬8目21科,其中竹鼠、紅白鼯鼠、復齒鼯鼠、藏酋猴及毛冠鹿等5種為中國特產獸,屬於國家1類保護獸類有豹和雲豹兩種,占四川同類保護種類的18.18%,屬於國家2類保護獸類有獼猴、藏酋猴等12種,占四川同類保護種類的42.86%,黑熊、豺、金貓、林麝、水獺、大小靈貓的數量均在100隻以下,鬣羚,斑羚的數量在200隻以下,而獼猴、藏酋猴、黃喉貂的數量均在50隻以下,除獼猴、藏酋猴分布較廣外,其餘種類大多僅分布於少數林區,屬於省重點保護的獸類有豹貓、赤狐和毛冠鹿3種,占四川同類保護種類的27.27%,三有保護名錄動物主要有小麂、野豬、豪豬、花面狸等。
農業資源
古藺農業生產中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紅苕、洋芋為主,經濟作物有甜橙、茶葉、高粱和蔬菜等4類。
古藺畜禽品種資源豐富,豬、牛、羊為主;丫杈豬、古藺馬羊和川南黃牛列入《四川畜禽品種志》。是中國國家農業部全國肉牛養殖和商品豬養殖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基地縣、中國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和四川省第二輪現代畜牧業重點縣。
水能資源
古藺縣水資源總量14.28億立方米(不含赤水河過境水量60億立方米);赤水河流經古藺長120公里,落差320米,可供開發利用水能資源達76.5萬千瓦。全縣有小(二)型水庫48座,小(一)型水庫8座,山平塘1056口,引水埝3600餘條,水資源開發利用量約1億立方米。小型水電站44座,總裝機14000千瓦。[4]
交通運輸
鐵路
古藺縣連通隆納、納敘鐵路,形成隆昌至大村248.6公里地方鐵路運輸線。 敘大(敘永—古藺縣大村鎮)鐵路總投資38.86億元,全長85.538公里。
公路
2008年,古藺縣有客運線路96條、客運車輛373輛;另有出租汽車50輛,公交車18輛,貨運企業18家、貨運車輛1984輛。
2013年,古藺縣新增出租車等客運車輛190輛,新增客運班線40條。
截至2015年,古藺縣公路總里程2551公里,其中國道35公里、省道128公里、縣道526公里、鄉道及專用公路672公里、村道1190公里,路網密度78.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水泥或瀝青)鋪裝里程835.9公里。古藺縣鄉鎮客車通達率達100%,行政村客車通達率92 %。
敘藺高速公路起於敘永縣震東鄉納黔高速公路金竹坳節點,途經古藺縣箭竹、德耀、古藺、永樂、太平等地至川黔界,路線全長70公里,為瀝青混凝土路面,雙向四車道,路基寬24.5米,設計時速80公里。敘藺高速公路是省高速路網規劃建設的南向出川大通道宜賓——興文——敘永——古藺——習水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截止2015年12月,敘藺高速公路已基本竣工,預計2017年建成通車。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8年1月,古藺縣有公辦各級各類學校397所,在校生174867人,其中:小學350所(城區小學2所,鄉鎮中心小學25所,片區中心校47所,一般村小276所),學生99838人;初級中學38所,學生43860人;普通高中3所,學生8227人;職業中學2所,學生4768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生70人;公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70所,在園學生18104人;教師進修校1所。
有公辦教職工5865人,其中管理人員31人,工人72人,專任教師5762人。
全縣校舍建築面積為591189平方米,其中小學校舍建築面積315182平方米,中學校舍建築面積161517平方米,其他學校校舍建築面積114490平方米,義務教育階段生均校舍面積為3.1平方米。
文化事業
2015年,古藺縣創建黃荊老林、太平古鎮為國家AAAA級景區,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鎮5個、示範村2個,榮獲「省級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郎紅軍街等4個村(社區)列入全國傳統村落名錄,古藺花燈入選國家非遺名錄,古藺麻辣雞和古藺面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2016年建成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所有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269個村級文化室配齊設備,成功舉辦四渡赤水戰役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發展數字電視「戶戶通」1萬戶以上,建設農村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20個,免費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228場。發展健身休閒項目,豐富體育賽事活動,大力開展全民健身。
醫療衛生
2013年,全縣累計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052萬元。2014年,古藺縣開展國家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創建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 支出醫療救助3610萬元、醫療待遇3.6億元,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達99.7%。
2015年,古藺縣有縣級綜合醫院2家(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1所、12個規範化鄉鎮衛生院,有169個甲級村衛生室。
2015年,古藺縣改擴建皇華、石寶等4個鄉鎮衛生院,全面實施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成功創建「省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醫保參保率分別達96%、98%。
社會保障
2013年,古藺新全年民生累計支出28.5億元,占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79.2%。實施整村扶貧推進項目12個,易地扶貧搬遷333戶,扶貧解困20460人。社會保障救助不斷加強,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0%,城鄉居民參保率達98%;免費培訓城鄉勞動力1.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6.1萬人,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2154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2%以內。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901戶,建成保障性住房1467套,完成棚戶區改造226戶。
2014年,古藺縣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2068萬元,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8個,城鎮新增就業40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支出城鄉低保9428萬元、養老待遇4.8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5.1%。
2015年,古藺縣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發展市場主體3562戶,實現勞務輸出25.2萬人次。大力實施天保工程、退耕還林等生態項目,新增森林面積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9.8%。[5]
區域經濟
綜述
2011年古藺縣生產總值(GDP)達到90.45億元,增長17.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1億元,增長5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04億元,增長22.1%。
2012年,古藺縣依法公開招標建設項目48個,招標率100%,預算造價7.38億元,中標金額6.95億元,節約資金0.88億元,節約11%;完成各類項目比選180個,預算造價1.57億元,中選金額1.35億元,節約資金0.22億元,節約14%。
2013年,古藺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4.8億元,比2012年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比2012年增長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億元,比2012年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480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1%和13%。
2014年,古藺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7億元,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4.8億元,與2013年基本持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7億元,比2013年增長3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7億元,比2013年增長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265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30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2%和13%。
2015年,古藺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3.8億元,年均增長11.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5.65億元,年均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0億元,年均增長13.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4466元,年均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114元,年均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4.6億元,年均增長16.9%;城鎮化率達到27.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8.5:57.2:24.3調整為2016年的14.8:61.7:23.5。
第一產業
2013年,糧食產量達到4.87億斤,發展生態畜牧、有機紅糧、山地烤煙、優質果蔬、地道中藥材等五大特色農業,新增果蔬、中藥材各1萬畝,建立了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和交易平台。2013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9.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2元,比2012年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4925元,比2012年增長22.6%。
2014年,實現糧食播面126萬畝、產量5.04億斤。出欄生豬53.4萬頭、肉牛3.4萬頭、商品羊7.8萬隻、家禽113萬羽,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1個。種植烤煙6.25萬畝,完成收購10.78萬擔。新發展水果2.6萬畝,建成甜橙萬畝示範基地2個。種植蔬菜19萬畝,建成高山蔬菜示範基地2個。新發展綠茶1萬畝。建成1000畝趕黃草GAP認證基地,開展趕黃草食藥同源認證工作,新增中藥材1萬畝。古藺麻辣雞、手工面亮相《舌尖上的中國》。實現農業總產值32億元,比2013年增長4.5%。
2015年,古藺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6.1億元,增長5.1%。新發展種養大戶120家、家庭農場30個。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24個,實現畜牧業產值18.7億元;新增水果1萬畝、蔬菜1萬畝、茶葉2000畝;種植烤煙6.5萬畝,完成收購15萬擔;新增中藥材1萬畝。
第二產業
2014年,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增速高於四川省3%,低於瀘州市0.5%,比1-2月回落1.8%,比1-3月回落0.1%;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3.5%,重工業增加值下降14.2%。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15億元,增長37.0%,增速分別高於全省23.8%、全市0.8%,比1-2月上升7%,比1-3月回落0.6%。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加28.8%,拉動GDP增長12.8%,對經濟的貢獻率達7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增加值31.2億元,同比增長45.2%,增速位居瀘州市第一,縣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8億元,同比增長42.8%。古藺縣註冊酒類生產企業達32戶,全年白酒總產量逾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96.7%,拉動古藺縣工業增長46%。煤礦開採投資總額超過2.6億元,全年原煤產量達274萬噸,實現總產值8.5億元,徵收煤炭稅費1.69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1-4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85億元,增長55.7%,醫療衛生支出1.24億元,增長21.2%,農林水事務支出3.41億元,增長11.4%。實現稅收總收入3.62億元,下降44.0%,其中,國稅收入1.6億元,下降55.8%,地稅收入2.02億元,下降29.1%。
2014年,古藺縣黃荊老林、太平古鎮景區通過國家4A復檢,黃荊老林創建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馬嘶鄉創建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鄉鎮,實施桂花恐龍足跡化石資源詳查和保護工作,古藺花燈入選國家非遺名錄,打造雙沙菜花節、箭竹苗家風情節等活動。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9.2億元。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89.4億元,貸款餘額達75.6億元,與年初相比分別增長15.6%、11.2%。第三產業增加值28.8億元,比2013年增長10%。[6]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古藺古為西南夷地,系彝、苗、羿人聚居地區。古藺境為唐代羈縻藺州地,藺州盛產藺草(燈心草),唐宋之世地無珍重,每歲土人以草織花席,故名。
長征精神
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在古藺境內轉戰54天,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指揮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取得了長征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古藺境內太平渡、九溪口、二郎灘、草蓮溪是紅軍四渡赤水第二、三、四渡的重要渡口;白沙、魚岔、回龍場、太平渡曾是紅軍指揮機關所在地;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曾在白沙發出《告全體紅色戰士書》,古藺數百名工農子弟和青年學生加入紅軍,投身中國革命的偉大鬥爭之中,長征精神至今代代繼承。
名酒文化
二郎灘鎮古為夜郎之地,土著稱為「僚人」。其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當時,赤水河谷中存有一種名叫「枸醬」的植物,被他們采來制酒,這是醬香酒的由來。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欽命,將二郎灘一帶生產的「枸醬酒」定為貢酒,特供皇家享用。此處的酒稱為郎酒,既與二郎鎮有關,也與夜郎有關。
民俗文化
作為四川省少數民族散雜居大縣之一,古藺縣民俗文化歷史悠久,保存完整。「古藺花燈」、「黃家揚琴」、「古藺山歌」和「古藺大寨苗族踩山節」分別列入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7]
風景名勝
黃荊老林
黃荊老林旅遊景區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7′8″~105°53′0″,北緯28°6′8″~28°20′16″,是國家AAAA級景區。
黃荊老林旅遊景區屬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帶的赤水河流域,面積43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6%以上,平均海拔1300多米。是典型的白堊系紅色砂岩中山峽谷丹霞地貌區,也是地球同緯度(北緯28°C)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區。
紅龍湖森林公園
紅龍湖森林公園位於古藺縣城北部,距縣城區19.5公里,與黃荊景區緊密相連,面積達30平方公里。整個湖區由紅龍湖、月兒湖、琴蛙湖等大小7個湖泊組成,象七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海撥1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最高峰新街坪達845米。
太平古鎮
平古鎮位於四川省古藺縣西北部,古藺河與赤水河在此處交匯,距縣城古藺35公里;與貴州省習水市醒民鄉隔河相望,為古藺出川入黔的東大門。
古鎮有積澱深厚的紅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國工農紅軍在古藺縣境內轉戰54天,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紅色遺蹟和革命文物。景區是川南獨有的山地古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時期房屋,採用古代干闌式和吊腳樓等建築構架,呈現「台、吊、錯、挑、梭、靠」特色。景區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其文化特徵體現了地區與民族特色的大融合。
太平古鎮是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十大最宜業街巷」、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二郎古鎮
二郎鎮位於四川省盆地南部邊緣,是全國100個著名鄉鎮之一。紅軍二、四渡的渡口和紅軍開倉分鹽的舊址就在二郎鎮。紅軍渡口位於二郎古鎮下場口。1935年紅軍長征時,先後兩次在此搶渡赤水河,進行了著名的二郎背水戰。美酒河位於赤水河北岸,集奇、險、峭、峻、秀為一體,因盛產美酒而得名;摩岩石刻「美酒河」秀於古藺縣二郎鎮赤水河上游3公里北岸蜈蚣岩上,每字面積1600平方米,1999年載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天、地寶洞屬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總面積2萬平方米,是國家名酒郎酒的天然儲酒庫,被稱為「酒陣兵馬俑」。 美酒河的十里長灘,是赤水河上六十四個險灘中險峻的集中處,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國際攀岩、洞穴探險及飄流基地,堪稱險灘漂流。
大寨苗族文化體驗區
大寨苗族鄉位於古藺縣西部,屬亞熱帶高原氣候區,四周山巒疊嶂、雄奇險峻,中心開闊平坦,土地肥沃。大寨旅遊的最好季節是每年4月-11月,氣候涼爽宜人,日均氣溫在22℃左右,是天然的避暑勝地、森林氧吧、花卉天堂。大寨苗族鄉以生態、民俗旅遊為主,特色農業觀光、綠色休閒、有機食品為要素的現代旅遊形態,建設了大寨鄉旅遊五大節點,即寶佤風情、溶洞探秘、海棠湖韻、大寨農莊、明鏡新村,全鄉形成旅遊一村一品,將民族風情、生態環境、特色農業、餐飲文化有機結合,其中大寨寶佤山踩山已成功申報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雙沙鄉村旅遊示範鎮
雙沙地處古藺南緣。雙沙有萬畝花海(油菜花);獨特的喀嘶特地貌孕育了雙沙眾多的溶洞;此外,還有風光秀麗的瓊粼湖,險峻奇美的蓮花峽,神奇幽幻的一線天,五光十色的新月潭等。獨特的地形地貌使雙沙成了攀岩、滑翔等戶外運動的理想勝地。此外雙沙還有着美麗的苗家服飾,苗族風情。
水口鄉村旅遊示範鎮
水口鎮是瀘州最東部的鄉鎮,距縣城95公里。全鎮覆蓋率超過50%,有兩江瀑布、青雲湖、碧雲寺、柏臘楊梅林海、農耕博物體驗區等旅遊地。
火星山
火星山位於古藺縣城北郊,以火星山得名。占地300餘畝,公園以火星山為中心,東西綿延各10公里,種植林木3000餘畝。明代奢香在此建有五鳳亭,1976年始建為公園。從城北山腳造千餘級至山頂,上建有「瞭然亭」、「九翠樓」、「留丹亭」等建築群體,頂峰有「長二捆」火箭殼。
大黑洞
大黑洞景區地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包括喀斯特地貌奇觀大黑洞和森林、草場等自然景觀,以及苗族風情人文景觀兩大部分。[8]
地方特產
古藺麻辣雞是古藺縣的一種特色食品,以鮮、香、麻、辣著稱。其特點是選料嚴格,工藝講究,香氣撲鼻,肉質細嫩,皮脆脫骨,鹹淡適宜,麻味悠長,辣而不烈,享譽川內外。始創於解放初起,因古藺屬於四川盆地周邊山區,荒山較多,當地農民所放養的土雞品質優良,一直經營滷製食品的聶墩墩創造出了這道菜品。
古藺老臘肉
古藺臘肉大多是在已經用鹽醃製過的豬肉上再用柏香樹枝葉熏制半天而成,熏好的臘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 ,人稱「飄香風味,古藺臘肉」. '
古藺手工面
古藺手工面,採用古藺本地區優質小麥等原料和採用古藺本地地區高山無污染泉水製作,再以手工揉制,經機械成型而成。古藺手工面分為水面和乾麵兩種,以乾麵為居多。
郎酒
郎酒,產自古藺縣二郎鎮,因取郎泉之水釀酒,故名「郎酒」。1979年評為全國優質酒;1984年在第四屆全國名酒評比中,郎酒以「醬香濃郁,醇厚淨爽,幽雅細膩,回甜味長」的獨特香型和風味而聞名全國,首次獲全國名酒的桂冠,並獲金獎;1985年參加亞太博覽會展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