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琴譜是用來收錄琴曲樂譜的書籍,也稱古琴指法譜。到1960年代為止,查阜西已發現超過130部琴譜曾經出版,包含超過3360首琴曲,其中有很多在明朝前失傳,很多流傳下來的作品也已經有幾百年無人演奏了。[現存有古琴譜150多部,包含3000多首古琴曲[1]。
記譜法
文字譜
古琴最早採用文字譜,以文字詳細敘述音高、節奏、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這些演奏法。文字譜可能是由戰國時代的雍門周所創製,採用完整的漢字來記錄琴曲的所有細節。現存最早的古琴文字譜是唐代的《碣石調·幽蘭》[2],原收藏於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現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減字譜
文字譜難於使用,晚唐曹柔等簡化文字譜而創製減字譜。減字譜是一種指法譜,將原文字譜的文字改成符號,再將符號組合成「減字」而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而不記錄音高和節奏,因此大大簡化了琴譜。雖然理論上有1070個代表指法的減字,但常用的指法並不多,所以減字譜沿用至今。
徽分記譜法
明代以前,琴譜記錄的徽位為相對位置,會出現含糊的「七八日(間)」或「六下」,抑或是寫「十一」。明末虞山琴派徐青山發展出徽分記譜法以記錄按弦位置:兩個徽位間的距離被分為10分,如「七徽六分」、「六徽二分」和「十徽八分」。當時有人把1分劃分成10釐,但並不實用。
工尺譜
現代發展
清末民初出現了減字譜與工尺譜的對照譜。王光祈曾以簡譜出版古琴譜,龔一首先以五線譜記錄古琴曲。陳長林研發一套計算機程序把文字譜和減字譜翻譯成現代樂譜。現在琴人中使用的琴譜一般有減字譜與簡譜對照,也有減字譜與五線譜對照。
視頻
古琴譜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現存3000餘首古琴譜 僅100多首被"翻譯",中新網,2012-11-22
- ↑ 【轉】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琴譜——《碣石調·幽蘭》,豆瓣, 2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