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口蜜腹劍(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語成語
圖片來自 兒童成長營

口蜜腹劍[kǒu mì fù jiàn]

口蜜腹劍,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元年》。這則成語意為一個人嘴巴說得好聽,而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人;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其本身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在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口蜜腹劍
  • 拼 音:kǒu mì fù jiàn
  • 近義詞:甜言蜜語、佛口蛇心、笑裡藏刀
  • 反義詞:心直口快、心口如一
  • 出 處:《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元年》

成語出處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啗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蜜腹劍」這則成語。

成語典故

唐玄宗時,朝中有個官員叫李林甫。他與皇帝屬同一個宗族,所以權勢顯赫,不可一世。李林甫很有才藝,字寫得很好,又擅長繪畫,因此很受唐玄宗的賞識和重用。可是李林甫品德低下。他善於諂媚逢迎,看皇帝眼色行事,竭盡歌功頌德、曲意逢迎之能事,以此來博得皇帝的誇獎。對於唐玄宗的心腹宦官和寵妃,他總是想方設法討好賣乖,博取他們的歡心,以保住自己的官位。他就是依靠這種特殊的本領蒙蔽了皇帝及其身邊的人,在朝中高居宰相之位達十九年之久。

李林甫平時和同僚們相處,總是裝出一副態度謙恭、平易近人的樣子,看起來像是一位辦事公正善解人意忠臣良相,實際上他陰險狡猾手段毒辣。他專門同有權有勢的人結交,結成幫派,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凡是有才學有見識的人,他都非常妒忌。如果哪位官員功勞超過他,被皇帝重用,地位威脅到他,他一定要想方設法把這個人除掉。

李林甫初升侍郎,進入宰相行列,首先想到的是除掉同僚。那時候身為中書令的詩人張九齡,侍中裴耀卿位置均在李林甫之上。為了除掉張九齡,李林甫表面上巴結討好,暗地裡卻咬牙切齒,進讒言,挑撥離間,想借玄宗皇帝之手除掉張九齡。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蔚州刺史王元琰案發,王妻是張九齡好友中書侍郎嚴挺之早年離異的前妻。嚴挺之想為王元琰說情。李林甫急將此事密報玄宗,讓玄宗重責嚴挺之。張九齡不知是李林甫設置的圈套,極力為嚴挺之辯護。玄宗大怒,結果張、裴、嚴被扣上結黨營私的罪名被貶官。

為了掌握唐玄宗的愛好和想法,李林甫用金錢玉帛買通了宦官和皇帝的嬪妃,因此唐玄宗那兒有什麼消息,他馬上就能知道。有一次,他聽說唐玄宗要重用兵部侍郎盧絢,便立即把盧絢調到外地,不久又把盧絢降職,卻對唐玄宗說盧絢有病,不能重用。又有一次,他知道唐玄宗想重用嚴挺之,就把嚴挺之請到京城來看病,然後告訴唐玄宗,說嚴挺之年老體衰,正在醫治。

李林甫兩面三刀,嫉賢妒能,陷害了很多才能比他高的人。了解李林甫的人,都說他口蜜腹劍,對他十分痛恨卻又畏懼,只好遠遠地躲着他。 [1]

成語寓意

「口蜜腹劍」是李林甫官場攀升之路的武器,凡是有才能、功績、聲望的人才必定要受到李林甫的打壓,他依靠這種本事,久居宰相之位,對朝廷和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反映了唐玄宗後期統治的昏聵。「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最後的下場,也說明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口蜜腹劍用於形容一個人嘴巴說得好聽,而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人。這則成語在句子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五出:「這廝口蜜腹劍,正所為慝怨而友者也。」
  • 現代·楊絳《我們仨》第三部:「向達說鍾書:『人家口蜜腹劍,你卻是口劍腹蜜。』」

口蜜腹劍的例句:

1、唐朝的李林甫是一個口蜜腹劍的人。

2、這種人口蜜腹劍,誰知道他內心裡打什麼壞主意。

3、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你千萬別輕信他的花言巧語,免得吃虧上當。

4、她實在太單純了,才會被這種口蜜腹劍的人所騙。

5、你把這種口蜜腹劍的人當朋友,小心他別有用心。

6、他是個口蜜腹劍的偽君子,不能深交。

7、那個口蜜腹劍的陰險小人到老闆那裡告了我一狀。

8、他就是愛聽奉承話,即使遇到口蜜腹劍的人,他也會全然相信。

9、那個口蜜腹劍的傢伙騙了我的錢。

10、口裡含着花蜜的蜜蜂,尾巴卻有螫。口蜜腹劍。笑裡藏刀。

11、引而申之,則寡廉鮮恥者有之,損人利己者有之,陰險狡詐者有之,口蜜腹劍者有之,不一而足。

12、那個男的口蜜腹劍,幾句甜言蜜語,哄得她團團轉,等騙到錢後人就失蹤了。 [2]

口蜜腹劍的成語接龍:

口蜜腹劍 > 劍膽琴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雲駕霧 > 霧慘雲愁 > 愁雲慘霧 > 霧閣雲窗 > 窗明几淨 > 淨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