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敘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敘畫

 

 

 

山水畫論南朝宋王微。一篇。約440年。有《津逮》本、《畫苑》本、《書畫譜》本、《中國畫學全史》,載《歷代名畫記》。主要闡述山水畫原理、功能及各種表現技法。提出山水畫與地圖不同,認為山水畫是獨「站」的藝術畫理論,強調「竟求容勢」、「寫山水之神」、「明神降之」的作用和「擬太虛之體」、「此畫之致也」的道理,提出「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的藝術境界。為中國最早的山水畫論著作之一。

原文

辱顏光祿書。

以圖畫非止藝行。成當與《易》象同體。而工篆隸者,自以書巧為高。欲其並辯藻繪,核其攸同。

夫言繪畫者,竟求容勢而已。且古人之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辯方州、標鎮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者變心。止靈亡見,故所託不動。

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於是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畫寸眸之明。曲以為嵩高,趣以為方丈,以叐之畫,齊乎太華。枉之點,表夫隆準。眉額頰輔,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雲兮。橫變縱化,故動生焉,前矩後方,(而靈)出焉。然後宮觀舟車,器以類聚;犬馬禽魚,物以狀分。此畫之致也。

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雖有金石之樂,珪璋之琛,豈能髣髴之哉!披圖按牒,效異《山海》,綠林揚風,白水激澗。呼呼!豈獨運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畫之情也。

在《敘畫》中,王微提出了山水畫創作要以「神明降之」 「竟求容勢」就是這個意思,中心強調「神明」;「容勢」二字,這二者之間是有因果關係的,只有具「神明」才能「容勢」。並進一步詳細解釋「古人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辨分州,標鎮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變者心也」是講繪畫不同於製作地圖,要準確無誤。繪畫是要求「形者融」「靈而動」的思想融匯於「形」即外在形式的,是要求「心與物應」的,強調山水畫創作過程中要經過從體驗觀察,爛之於心到提煉升華這樣三個階段。這樣才能達到「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達到山水畫作品的至高境界。也才能夠使得「眉額頰輔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雲兮。橫變縱化,故動生焉」。這其中的「靈」「動」不僅是畫面里深藏的思想哲理,更為直觀、感性撼動人心的是畫面中生動流淌的氣韻。是一筆一墨所展現的涌動的激情和飛揚的神采。正所謂「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這正是山水畫之境外之境。

王微(415~453),南朝宋文學家。字景玄。祖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為宋初大臣王弘的侄子。父王孺官光祿大夫。《詩品》把王微和謝贍、謝混、袁淑、王僧達等合在一起品評,認為「其源出於張華,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從他的名篇《雜詩》「思婦臨高台」來看,這一評語是中肯的。在駢文流行的劉宋文壇,王微的散文較有特色,文辭比較質樸,風格接近魏末的嵇康等人。《報何偃書》自述胸襟,很少雕飾,幾同口語,頗能顯示作者淡泊真率、不慕榮利的個性。

王微有文學評論專著《鴻寶》,鍾嶸批評它「密而無裁」(《詩品序》),其書久佚。據《宋書·王微傳》載,「微為文古甚,頗抑揚,袁淑見之,謂為訴屈」。而他的《與從弟僧綽書》有「文詞不怨思抑揚,則流澹無味」等語,顯然是反駁袁淑對他的批評。從這片段答題中,多少能看到他的文學觀點,這同他的詩文創作特點也是相一致的。ref>宏寶齋•岸邊敘畫,雅昌藝術網2014年10月6日 </ref>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