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卷八·傲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反經·卷八·傲禮出自《反經》(亦稱《長短經》)是一本謀略奇書,由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老師道家末枝縱橫家趙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華夏歷史為論證素材,集諸子百家學說於一體,融合儒、道、兵、法、陰陽、農等諸家思想,所講內容涉及政治、外交、軍事等各種領域,並且還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邏輯體系嚴密、涵蓋文韜武略的謀略全書。為歷代有政績的帝王將相所共悉,被尊奉為小《資治通鑑》。[1]
原文
《左傳》曰:「無傲禮。」《曲禮》曰:「無不敬。」然古人以傲為禮,其故何也?欲彰於人德耳。何以言之?昔侯嬴為大梁夷門監,魏公子聞之,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引公子過市,及至家,以為上客。侯生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稠人廣眾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初,公子迎侯生,侯生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駕過之。」侯生下見其客朱亥,與之語,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市人皆觀,從騎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也。)
張釋之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汲黯常與大將軍抗禮,或謂黯曰:「自天子常欲令群臣下大將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將軍聞之,愈賢黯也。)
由是觀之,以傲為禮,可以重人矣。
(議曰:《老子》云:「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不和有孝慈。」此言忠臣孝子,因不知昏亂,乃見其節。向使侯生不傲,則士人不知公子能下士也。使王生不倨,則三公不知廷尉能折節也。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信矣夫!)
譯文
《左傳》上說:「沒有以傲慢為禮的。」《曲禮》上說:「不要失去恭敬的態度。」然而古人確實有以傲慢為禮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想使對方的品德能夠彰明於世。為什麼這樣說呢?過去有個隱士侯嬴,是魏國首都大梁東門的守門人。魏公子信陵君聽說候嬴是個賢者,就置辦了一次大宴會宴請賓客。待賓客都坐好後,信陵君率領一隊車馬,把車中左邊的客位空着,親自去迎接守東門的侯嬴。侯嬴領公子去了一趟市場,待來到信陵君家中,侯嬴被當做最尊貴的賓客。侯生對信陵君說:「今天,我為你所做的事已經很不少了。我本是東門看守大門的人,而你以魏國公子的身分屈尊駕車迎接我。而且在稠人廣眾之中,本不應去,可是我故意讓你去了一趟市場。我為了成就你禮賢下士的聲名,所以才故意讓你和你的車馬停在市場那麼長的時間,來觀察你,你的態度卻更加謙恭。市場上的人都認為我是個小人,而認為你是個有道德的人,能禮賢下士。」
[當初,信陵君去迎接侯嬴,侯嬴說:「我有個朋友在市場中的屠狗店幹活,想借你車駕去拜訪他。」侯嬴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朱亥,和朱亥聊天,暗中觀察信陵君,信陵君的面色反而更加謙和。市場上的人都圍着看,隨從信陵君的騎兵都暗中責罵侯嬴。侯嬴看信陵君面色仍然沒有變化,還是那麼謙和,這才辭別朋友上了車。]漢朝的廷尉張釋之等待朝見皇帝,三公九卿等高官顯貴都在場,有個老人王生說:「我的棘帶鬆開了。」回頭對張廷尉說:「給我把襪帶系上!」有人對王生說:「為什麼在大廷廣眾之中,單單要侮辱張廷尉呢?」王生說:「我年紀很老了,地位又低,自己思謀沒有什麼辦法能對張廷尉有所幫助。張廷尉是如今天下有名望的大臣,所以才讓他當着大廷廣眾的面跪下給我系襪帶。我是想讓張廷尉更被世人看重啊。」那些高官顯貴聽了,認為王生是個有賢德的人,也更加尊重張廷尉了。[漢朝的汲黯,常常見了大將軍衛青不跪拜,只行個平揖禮。有人對汲黯說:「皇帝打算讓群臣都以下屬的禮節拜見大將軍,你不應該見大將軍不跪拜。」汲黯說:「以大將軍那樣尊貴的地位,卻有平揖的朋友,不是更被世人看重嗎?」大將軍聽了這話,認為汲黯是賢德之人。]
由此看來,以做為禮,可以使人更受尊重。
[《老子》說:「國家亂昏的時候才顯示出忠臣來,六親不和時才顯出父母的慈愛和子女的孝順。」這是說忠臣、孝子因為不管國家昏亂與否,仍然做自己該做的事,這才顯示出節操的高尚。如果過去侯嬴對信陵君不傲慢,那麼市場上的人就不了解信陵君有禮賢下士的風度。如果王生對張廷尉不傲慢,那麼三公九卿,高官顯貴就不了解張遷尉能降低身分,屈已下人。所以說:不好的人,是好人得以顯示出來的憑藉和參照啊。][2]
作者簡介
趙蕤 (ruí),字太賓,號東岩子。梓州鹽亭人(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 公元742年)。唐代傑出的道家與縱橫家 。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傑」,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