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反差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反差是一種光學術語,反差又叫密度差,是指負片或照片影像的黑白密度差別、被攝景物明暗差別。明暗對比大,則說明反差大。當反差大時,說明照片是硬調的。
指感光材料明暗對比度的大小。景物中不同部分亮度變化的大小為景物反差;影像中各部分密度變化的大小稱為影像反差,影像密度隨景物曝光量對數變化的關係稱為感光材料的反差。
黑白灰色階反映出來的不同的相對亮度。對於彩色攝影就要複雜一些,不僅是亮度的差別,還要牽涉到色彩的色別和飽和度。一般地說,黑白片:低感光度的膠片反差大,高感光度的膠片反差小;彩色片:低感光度的膠片反差小,高感光度的膠片反差大。
反差指景物或影像中各部分明暗對比的差異程度。分景物反差和影像反差兩種。前者指景物中最大亮度與最小亮度之比或對數差;後者是影像中最大密度與最小密度之差。兩者間密切相關。一幅優良的遙感影像,其影像反差應能正確反映被攝景物的原有反差。這個關係用反差係數來表徵。當反差係數為1時,表明影像反差等於景物反差;反差係數1時,影像反差大於景物反差。反差係數是感光材料特性之一,是正確選擇感光材料的依據。影像反差是反映遙感影像質量的重要指標,具有良好影像反差的遙感影像,有利於影像的分析、判讀。影響影像反差的因素很多,如景物本身反差、遙感器光學系統質量、大氣濛霧、感光材料特性、曝光量和攝影處理等。故在遙感影像處理中,不論光化學處理或數字圖像處理,均可採用反差增強或反差擴展技術,用提高影像反差來改善影像判讀質量。
參考文獻
- ↑ 雲端超市•第407期┃「說文解字,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篆書研究 主講人:倪文東,搜狐,2022-10-28
- ↑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