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雙遼市新立鄉中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雙遼市新立鄉中學位於東遼河北岸,地處梨樹、公主嶺、雙遼三市(縣)交界處,東與桑樹台鎮接壤,南與沈洋鄉隔河相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雙遼市新立中學位於東遼河北岸,地處梨樹、懷德(現為公主嶺市)、雙遼三縣交界處,東與懷德桑樹台鎮接壤,南與梨樹沈洋鄉隔河相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目錄

歷史沿革

雙遼市新立中學的前身是鮮族學校,抗美援朝時期為流入雙遼境內的朝鮮難民開辦的。現校址在新立鄉劉家村,最初學堂設在大地主——「西於家」的宅院內。1957年,在地主宅院的廢墟上,成立了第一個農民子弟自己的中學——新立農業中學。當時辦學條件相當差,師資貧乏,教材是自編的鄉土教材,課桌椅也是土桌土凳。

1966年,新立農業中學更名為雙遼市新立中學,由主要學習農業生產知識的「農中」變成了一所普通的中學。「文化大革命」時期,雙遼市新立中學遭受破壞。當時學校負責人田景山作為「黑幫分子」被打倒,教師成了「臭老九」,實行老貧農管校,羅樹仁、單殿義(系農民)先後到校負責。之後,學校領導調換頻繁,孫景業、夏國忠、齊振德、劉明舒、魏希明等先後擔任新立中學領導職務。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1977年,李宗昌出任校長[1],雙遼市新立中學的教育開始復甦。1984年,完成了桌交舍的改造,新建校舍1150多平方米,併購置了辦公桌椅,教育教學[2]環境得到改善。1989年,李宗昌調往外地,由李宗江任雙遼市新立中學校長。1990年,通過吉林省省普通中學達標驗收。

1994年,吳懷東任雙遼市新立中學校長。1999年,開展師德建設課題研究,教師隊伍政治思想素質明顯提高。2000年,開展了師德教育活動,為學校內改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至2000年末,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已由1994年的56%提高到89%。

參考文獻

  1. 校長負責制的提出及內涵,豆瓣,2016-10-23
  2. 環境教育教學內容設計,搜狐,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