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雙管齊下 |
shuāng guǎn qí xià |
近義詞 :左右開弓 齊頭並進 並駕齊驅 反義詞 :另起爐灶 出 處 :《圖畫見聞志》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雙管齊下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shuāng guǎn qí xià,意思是雙手執筆同時作畫,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出自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故事拾遺》。
原文
《圖畫見聞志·故事拾遺》:「張璪,一作藻。字文通,漢族,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官至檢校祠部員外郎。後坐事貶衡、忠兩州司馬。建中三年(782)作畫於長安,技法受王維水墨畫影響,人謂「南宗摩詰傳張璪」,創破墨法,工松石。朱景玄謂其畫松:「手提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氣傲煙霞,勢凌風雨,槎枒之形,鱗皺之狀,隨意縱橫,應手間出,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又評其山水:「高低秀麗,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噴如吼;其近也,若逼人而寒,其遠也,若極天之盡。」當時有畢宏(庶子)亦以寫松石擅名於代,一見璪畫驚異之,因問其所受。璪答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畢宏於是擱筆。此說對中國畫論有深遠影響。畫跡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六件,著錄於《宣和畫譜》;《松石圖》後歸郭佑之,著錄於《雲煙過眼錄》。又《流水澗松圖》,傳說也是他的作品,著錄於《清河書畫舫》。著有《繪境》一篇,今佚。[1]
典故
唐朝的張璪,官拜員外郎。曾被貶為衡州司馬。後來,又被調為忠州司馬,在官場上很不得志。但是,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的松樹,令人稱絕。
他畫松樹時,總是雙手各握一支毛筆。他用一支筆畫新枝,另一支筆畫枯枝。
用兩支筆畫出來的松樹,不論是新枝還是枯枝,都勢凌風雨,氣傲煙霞。人們請教他作畫的方法,他說:「畫的形在於大自然,畫的神藏在你的心裡。」
人們喜歡他的畫,紛紛上門求索。大家稱讚他的畫為「神品」。他繪畫的方式,則被稱為「雙管齊下」。
視頻
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