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斑錦天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斑錦天牛在邵陽地區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地表樹幹蛀道內越冬。越冬幼蟲3月中、下旬開始活動取食,4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5月中旬為羽化盛期,6月為產卵盛期。7月孵化為幼蟲。11月幼蟲進入越冬狀態。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雙斑錦天牛

[學名] Acalolepta sublusca(Thomson)

[ 目 ] 鞘翅目

[ 科 ] 溝脛天牛亞科

[寄主] 大葉黃楊、衛矛等。

[為害特點] 幼蟲蛀食樹幹,為害輕的降低木材質量,嚴重的能引起樹木枯梢和風折;成蟲咬食樹葉或小樹枝皮和木質部。

發生規律

生活習性 成蟲羽化後,在蛹室內停留3~5d,然後咬破蛹室自羽化孔爬出,主要取食樹皮,不食葉片,很少取食葉脈。排出的糞便呈黑色小顆粒狀。成蟲一般在晴天上午10時以前及傍晚活動交尾、產卵,陰天可全日活動、取食。卵多產於樹幹距地面附近處,少數產於樹幹高處。卵產於皮層下或樹幹縫隙處。成蟲好鬥具有假死性,壽命30~50d。初孵幼蟲先在產卵處附近皮下蛀食,不久就向下蛀食主幹基部,在主幹表面與木質部之間遇回蛀食。天氣乾燥或久晴可見樹蔸周圍有白色木屑蟲糞,潮濕或陰雨天可見褐色木屑蟲糞。隨蟲齡增加,幼蟲取食逐漸深入木質部,幼蟲為害造成植株枯死或生長衰弱、植株變黃。幼蟲常在土表層蛀道內化蛹。[1]

特徵描述

成蟲體長11~23mm,體寬5~7 5mm。體栗褐色。前胸密被棕褐色具絲光絨毛,鞘翅密被光亮淡灰色絨毛,翅基部中央具一圓形或近方形黑褐斑,肩下側緣有一黑褐色長斑,翅中部之後處具一叢側緣至鞘縫的棕褐色寬斜紋,腹面被灰褐色絨毛。雄蟲觸角超過體長一倍,雌蟲的超過體長之半,柄節粗大,端疤內側開放,第3節大於柄節或第4節。前胸前板寬勝於長,側刺突短小,基部粗大,胸面微皺,中央兩側散布粗刻點。小盾片近半圓形,鞘翅寬於前胸,向後顯著狹窄。翅端圓形,翅面刻點細而稀。雄蟲腹末節後緣平切,雌蟲腹末節後緣中央微內凹。足粗壯,後腿伸達第4腹節。(卵) 長約3mm,長圓筒形,乳白色,快孵化時顏色變為淡褐色。(幼蟲)老熟時體長18~25mm,米黃色,頭部前端北面黑褐色,呈三角形。前胸背板有一長方形淺褐色斑塊。前胸體節明顯比其它各節大。足退化。(蛹)長約20mm,乳白色,老熟時複眼黑褐色,胸部褐色,觸角細長捲曲呈鍾條狀,體形與成蟲相似。

生活習性

天牛生活史因種類而異,有的1年完成1代或2代,有的2~3年甚至4~5年才能完成1代。在同一地區,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乾濕程度都影響幼蟲的生長發育和發生的代數。一般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幹內越冬。成蟲羽化後,有的需進行補充營養,取食花粉、嫩枝、嫩葉樹皮、樹汁或果實、菌類等,有的不需補充營養。成蟲壽命一般10餘天至1~2個月;但在蛹室內越冬的成蟲可達7~8個月,雄蟲壽命比雌蟲短。成蟲活動時間與複眼小眼面粗、細有關,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動,有趨光性;小眼面細的,多在白天活動。成蟲產卵方式與口器形式有關,一般前口式的成蟲產卵時將卵直接產入粗糙樹皮或裂縫中;下口式的成蟲先在樹幹上咬成刻槽,然後將卵產在刻槽內。天牛主要以幼蟲蛀食,生活時間最長,對樹幹危害最嚴重。當卵孵化出幼蟲後,初齡幼蟲即蛀入樹幹,最初在樹皮下取食,待齡期增大後,即鑽入木質部為害,有的種類僅停留在樹皮下生活,不蛀入木質部。幼蟲在樹幹內活動,蛀食隧道的形狀和長短隨種類而異。幼蟲在樹幹或枝條上蛀食,在一定距離內向樹皮上開口作為通氣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幼蟲老熟後即築成較寬的蛹室,兩端以纖維和木屑堵塞,而在其中化蛹。蛹期約10~20多天。[2]

天牛的幼蟲蛀食樹幹和樹枝,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使樹勢衰弱,導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風折斷。受害嚴重時,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藝價值。

天牛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蟲,在幼蟲期蛀蝕樹幹、枝條及根部。有一部分為害草本植物,幼蟲生活於莖或根內,如菊天牛、瓜藤天牛等。個別種類如棉蒴天牛,則為害棉蒴。還有少數種類,幼蟲不生活在植物組織內,而是在土壤中取食根部,如大牙及曲牙鋸天牛、草天牛等等。

關於成蟲的食性,已知有取食花粉、嫩樹皮、嫩枝、葉、根、樹汁、果實、菌類等不同習性。一般說來,花天牛類常以花粉為食。溝脛天牛類常食害嫩樹皮、嫩枝和葉。其它亞科的成蟲亦有取食的,亦有一部分可能並不取食。在同一亞科內食性的變異亦很大。

防治方法

⒈藥劑防治 成蟲羽化初期至產卵期5月5~25日為藥殺成蟲的最好時期,此時成蟲主要在樹幹中上部取食樹皮及草叢棲息,造成白杆,可用較高濃高50%甲胺磷1000倍液噴霧,樹幹及樹下草叢必須噴濕。幼蟲為害期宜在7月10日~8月10日有木屑排出的樹下用805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澆灌根蔸,每蔸澆1~2kg藥液,防效均在90%以上。2.人工防治 成蟲羽化活動期,可在樹下尋找蟲糞,樹幹是否為害,尋找捕捉成蟲,如果發生量大可利用成蟲假蟲性,在樹下放置白色薄膜,搖樹捕捉成蟲。3.農業防治 定期除草,清潔綠籬,及時拔除蟲害株,減少蟲源。

地理分布

上海、浙江、廣東、華北、河北、陝西、江西、福建、四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