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斑草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斑草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雙斑草雀(學名:Taeniopygia bichenovii)體長10-11厘米,體重7-12克,兩性幾乎相同。從前額有一道黑色帶包圍着白色的臉頰,並在下頦處會合,頭頂部、頸背部棕色,帶有細小黑色條紋,翅膀羽毛深棕黑色,帶有白色圓點。具有銀白色胸部,腹部以下是奶油色至黃色,尾巴黑色。鳥喙藍灰色,腿和腳灰藍色至深灰色。

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 雙斑草雀與其他梅花雀科鳥類同樣有高度的社會性,雄鳥會通過"唱情歌"向雌鳥求偶。分布於澳洲東部及北部地區。

簡介

雙斑草雀體長10-11厘米,體重7-12克,兩性幾乎相同。從前額(直接在喙上方)開始有一道薄黑色帶包圍着白色的臉頰,在臉頰附近繼續延伸,並在下頦處會合,第二道黑帶位於胸腹部。 頭部的頂部、頸背部和背部棕色,帶有細小黑色條紋,翅膀羽毛深棕黑色,帶有白色圓點。具有銀白色胸部,腹部以下是奶油色至黃色,尾巴黑色。 臀部(上尾部覆蓋處)為白色。亞成鳥看起來像父母的灰暗版,上體的羽毛斑記不太明顯。鳥喙藍灰色,腿和腳灰藍色至深灰色。

棲息地為森林或稀疏林地帶,或在草原旁的水流周圍。多生活在氣候炎熱而潮濕的地區,比較常見於乾燥的稀樹、灌木叢開闊林地,和平原、鹽沼、耕作區邊緣、種植園、公園、庭院等,總是離水不遠,旱季在水塘邊聚集。

評價

在野外集群活動,多達40隻。為雜食性鳥類,主食為穀物和禾本科植物種子,也食植物的嫩芽、葉,平時在地面靈活地蹦跳覓食,也吃少量地上或飛在空中的小昆蟲。雙斑草雀與其他梅花雀科鳥類同樣有高度的社會性,雄鳥會通過"唱情歌"向雌鳥求偶。

人工飼養時可將種子散在地面上餵食。也吃昆蟲,尤其是在繁殖時。 喜歡吃蛋食、青菜和浸泡或發芽的種子。應該給它們提供碎蛋、牡蠣殼和海螵蛸以補充鈣質。

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及北部地區。約克角半島、昆士蘭沿海、並向南延伸到新南威爾士北部。白腰的雙斑草雀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黑腰的雙斑草雀生活在金伯利地區,混合(雜交)的雙斑草雀種群生活在卡奔塔利亞灣南部。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