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及第後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簾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及第後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簾鈎》是一首古詩,詩歌被譽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最高體現,同時詩歌也是時代、歷史文化沉澱的結果。中西方詩歌迥然不同,分別體現了中西方的文化、藝術、美學、文論的綜合成就。

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

及第後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簾鈎

詩歌主題

詩歌通常以情感取勝,主題是詩歌的核心,以歌頌的主題為輔,詩歌通常以愛情、自由、死亡和志向等等為主題。一切情感的展開和運動都要時不時地圍繞着它,就像太陽系行星必須圍繞着太陽的運動一般。

很難想象一首詩歌沒有主題[1],但主題僅僅是詩歌的第一動力,詩歌的主題好似骨架,詩歌的情感則是靈魂。那麼現在問題的核心是情感如何表達才能為人所理解?對情感而言所謂的「理解」就是讓他人體驗到藝術家所體驗過的某種或某一系列的情感。

詩歌的本質或者說藝術的本質就是:藝術家以某種材料為載體並運用這些材料最大限度地把自身體驗過的情感、哲學思想等等全面、客觀地表達出來,並能讓他人能同樣限度地理解和感受到它。那麼要如何表達呢?於是我們就必須研究和熟習從古到今、古今中外那些最偉大詩人的表達手法。只有向這些偉大的詩人學習,我們才能把人類的整體文明推得更向前去,我們才不至於犯一些低水平的、重複性的錯誤。荀子說得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偉大的集科學和哲學於一身的牛頓說過同樣喻意的話,「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