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十五過(吳利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又是一年十五過》是中國當代作家吳利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是一年十五過
下午,女兒回家後迫不及待地對我說:「爸爸,你怎麼不到街上看看,幾家超市都在舉辦猜燈謎活動,人可多了,我們趕快去吧!」「這有什麼驚奇的,年年如此。」我不緊不慢地說。女兒卻說:「不一樣,今年的禮品豐厚,可不是往年猜中一個得一瓶礦泉水了。」「既然這樣,我們也去湊個熱鬧。」其實,我對獎品什麼的一點都不感興趣,只是想出去散散心,順便為女兒討個歡心罷了。
及至到了,果然與往日不同,排隊領獎品的人已經排成了一條長蛇陣,足有上百人。是什麼吸引了這麼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去猜燈謎呢?我和女兒先擠到了領獎處一看,今年的獎品的確是多種多樣,有一提一提的紙杯、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紙簍、包裝精美的日記本、一隻只明晃晃的飯勺、精緻的水杯、牙刷、中性筆等,所設獎品算是能滿足各種人群的需要。難道今年的燈謎簡單了,人人可以猜中嗎?當我們走進花花綠綠、密密麻麻的燈謎陣營時,我們一下子明白了。我不禁有些好笑起來,這哪裡是猜燈謎,這簡直就是查燈謎嘛。你看,那些前來猜燈謎的人們早有準備,不管是一家人也罷,一對對青年男女也罷,手裡都端着一部手機,身旁的人在念燈謎,拿手機在一字一句地認真輸入,就連一群小學生也喊着,趕快用百度搜索呀……一場很高雅很有情趣的藝術活動,居然被這幫人搞得俗不可耐、烏煙瘴氣。唉,我起初的一點熱情此時卻蕩然無存了。
等我們回來的時候,街上的路燈全亮了,街道兩旁大大小小的紅燈籠與高聳的路燈相互映襯,把整個城鎮照得如同白晝一般。行走在光明的道路上,看着一盞盞耀眼的燈光,不由得使人感到陣陣溫暖。不遠處已經稀稀疏疏地響起鞭炮聲,城市周圍的上空也升騰起朵朵綻放的煙花火光。我轉身對女兒說:「快點回家,我們登上陽台去看煙花。」
我們家住在六樓,算是登高望遠了。街道上、城市邊燃放的煙花幾乎都可以觀賞到,就連煙花爆炸的聲響也聽得清清楚楚。陽台的窗玻璃一會兒被映照成紅色,一會兒被映照成綠色,一會兒又變成了紫色、藍色、金色……連同我們的膚色、衣服也隨着煙花的顏色而變化萬千。煙花的呼嘯聲和爆炸聲此起彼伏,我們忙了看左邊,又錯過了右邊,忙了看右邊,又遺忘了後邊,真是應接不暇,喜不自勝。啊,這真是個多彩的世界!美妙的世界!面對着這些五彩繽紛而又變幻莫測的煙花,我突然心生了一種敬畏之情,一種對生命的敬畏與惶恐。人們為了看到那短暫的美麗,居然可以把奇思妙想變為現實:讓這些煙花變得有聲有色又有形,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我由衷地佩服人類的智慧。然而,那些光彩奪目的瞬間僅僅是曇花一現罷了,誰又能讓美麗永恆世間呢?此情此景,讓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歌曲《飛天》里所唱的:「煙花煙花滿天飛,你為誰嫵媚,不過是醉眼看花花也醉,流沙流沙滿天飛,誰為你憔悴,不過是緣來緣去緣如水……」
「爸爸,你看!那是什麼?」女孩子說話常常是一驚一乍的,原本習以為常的事,她突然的那麼一聲,便把人驚得不知所措。我轉向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是一盞許願燈借着熱力徐徐上騰。大家知道,許願燈原叫孔明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所以又叫許願燈、天燈。放飛天燈,祈求吉祥,將心愿上達天庭,成為越來越多現代人的嚮往。「爸爸,如果我放飛了許願燈,能實現自己美好的願望嗎?」女兒天真地望着我。我淡淡地一笑,說:「傻孩子,只要是經過自己努力的願望都能實現……只是,你不可以指望什麼神仙來幫助你,那就成了妄想。」「乖女兒,還要點亮我們的長明燈呢,它可以照亮你前進的道路,讓你的未來燦爛輝煌……」妻子一邊嘻嘻地笑着,一邊隨手摁下了開關,掛在陽台上的紅燈籠霎時明亮了起來,一下子把我們全家都罩在了紅光之中。小時候的我生長在農村,記得每到過年,各家各戶都會在大門口懸掛兩隻紅紅的大燈籠,特別到了十五晚上,母親常常要打開屋裡屋外的所有電燈,並讓父親在自家院中大樹上高高掛起一盞紅燈籠,當然,燈籠裡邊全通上了電燈,只要一打開,整個院子都亮了,紅彤彤的。起初,我並不明白平日裡非常節儉的母親這種怪異的做法,現在想來,卻很能理解她老人家的心思了,她還不是祈望全家人都平平安安、倖幸福福嗎?
隨着天空中一輪光潔如盤的明月漸漸地升高,遠處的、近處的煙花和爆竹的聲響也稀疏平常了。樓下幾戶人家把燃放過的煙花筒、爆竹皮清掃在一起,又用一些少量的柴草引燃,等到濃煙散盡的時候,他們和家人一起歡快地跳起火堆來。在渭北平原的農村,十五晚上各家大門外都會堆起一簇簇的玉米稈,裡邊再塞一些易燃的麥草和柏朵(柏樹枝葉),通常在點燃後,還會再火上撒幾把粗鹽,當粗鹽扔進旺火上的時候便會發出「噼噼啪啪」的脆響。旺盛的火焰和噼啪的響聲將預示着歲歲平安與興旺發達。每到十五晚上,母親便會急不可耐地催促父親堆放柴火,並一再叮囑說:「人心要實,火心要虛,堆放時要把火心架空。」柴火堆高了,母親先點燃麥草,再引燃柏朵和玉米稈,待火勢旺些,就向火中撒去一兩把鹽,再擲進去一串鞭炮,立時,噼里啪啦的響聲驟起,猛然間火勢也躥升了一大截。待火勢減弱時,母親又鼓勵我們姊妹幾個來跳火堆,她先手挽着我們,一個一個跳火堆,一邊跳,一邊念叨:「跳一跳,病災消,跳一跳,長高個。」我們終於可以自個跳過火堆了,她便流露出欣喜的神情。有一年正月,村里人放煙花,我家的一個大麥草垛被引燃了,隊裡十幾戶人家趕來救火,提桶的提桶,端盆的端盆,往火堆里潑進去不少的水,但最終還是沒能滅掉這場大火。看着燒成一個大火球似的草垛,母親擦了擦額頭的汗,一改剛才的愁容,對着大夥坦然地一笑,說:「火着財門開……該輪到我們家發財了。謝謝大家啦!」我知道,其實母親心裡是一百個捨不得的,那個碩大的麥草垛曾是她和父親在農忙時節抽空從鄰村一趟一趟吃力地拉回來,再用了整整兩天時間一綹一綹地搭上去摞成草垛的,準備用做我家那頭黃牛的大半年的飼料呢。
現今,雖然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倡導人們過一個平安、喜慶、祥和的春節,禁止在市區燃放煙花爆竹,可每到過年,許多大人小孩還禁不住煙花爆竹的誘惑,蠢蠢欲動,躍躍欲試,甚至明目張胆地當街燃放煙花爆竹,這種現象給市民的安危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可以說,傳統帶給人喜悅,也帶給人憂慮。
「別看了,煙花看多了也就那些色彩和樣式,鞭炮放了,火堆跳過後又過去了一年,年年如此,什麼也不覺得新鮮了,還是看元宵晚會吧!」妻子在客廳里喊我們進去。飯桌上,妻子早已擺上了幾碗熱氣騰騰、白嫩圓滑的元宵。電視上播放的正是湖南台的《元宵喜樂會》,一曲勁歌曼舞之後,主持人何炅問清純可愛的阿薩說:「在這個良辰美景的元宵佳節,你最想對台下的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說些什麼呢?」阿薩嫣然一笑,面對着台下的觀眾,深情地說:「我最希望人人都能開開心心,甜甜蜜蜜!」「說的多好呀!」我會心地笑了,然後歡喜地告訴身邊的女兒和妻子:「我也希望我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裡都能開開心心,甜甜蜜蜜,就像此時我們吃在嘴裡的美味元宵一樣。」[1]
作者簡介
吳利強,陝西陳倉人,系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