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去一個叫螞蝗村的地方(甘茂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去一個叫螞蝗村的地方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去一個叫螞蝗村的地方》中國當代作家甘茂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去一個叫螞蝗村的地方

霜降前夕,尾秋。雖然時節冷清,卻是雨後大晴,樹葉漸黃,山谷間播灑着陽光。我們滿懷喜悅,踏上去螞蝗村之路。

螞蝗村是一個美麗而不算富裕的山村,取了個很俗又很醜的名字。問村里人,都不知名字來源。邀我同去的老友譚顯高,土生土長本地人。他說這裡主產苞谷紅苕洋芋,但每個灣里都有幾丘稻田,冷水田,出的米特別好吃,有糯性。稻田裡螞蝗多,老輩子就把這裡叫作螞蝗村。老譚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姑且留此再考。村名不好聽,但不妨礙這裡的好風光,反而具有特殊的誘惑。誰都想來看看,螞蝗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螞蝗村在鄂西山區的利川市謀道鎮。

說謀道鎮一般人覺得陌生。「水杉王」知道吧?號稱天下第一杉。「魚木寨」知道吧?那是古代的巴人哨卡。「蘇馬盪」知道吧?土家語「老虎喝水的地方」,天然避暑勝地,據說避暑高峰期多達30萬人。我的文朋藝友李華章、溫新階、翟愛梅等人,都在這裡買了房子。每年夏天,他們像候鳥一樣飛過去,享受一番涼都的休閒時光。從謀道鎮開車去螞蝗村,很近,路好,車程不過半小時。一路上,滿目青山,雲纏霧繞。一座座古樸山寨,令人賞心悅目。記得宋人黃庭堅有詩云:「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我的感覺與此相同,人還未到螞蝗村,先卻笑意涌動,不禁心嚮往之。

螞蝗村,真是一個幽美的去處。

村委會座落在山灣平壩上,旁邊有一個籃球場,周圍是一坡一坡的苞谷地,一灣一灣的水稻田。苞谷和水稻早就收割了,只剩下冷水浸泡的稻茬和風中挺立的苞谷杆,正在蓄勢守望着來年。幾戶農家屋前,芙蓉樹滿樹繁花,紅艷艷的,喜氣盈門。在三台溝附近,農家依山而建,圍繞一片竹林或松林。那些青瓦屋頂,瓦縫間長出小草。那些土牆或石牆,背陰處布滿青苔。那些風車、水缸、石磨、挖鋤、撮箕等用具,隨意擺放在屋前曬壩上或屋檐下。最引人注目的,是掛在牆上的一串串老玉米,在秋陽下閃耀着金黃的光澤。偶爾聽見雞鳴狗叫,愈發顯得寂靜宜人。

這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山村景象嗎?

遺憾的是,很多人家都是人去屋空,年輕人外出打工,只留下幾個老人守家。這些老屋經歷風雨滄桑,該有多少動人故事?這樣幽靜的山野,該有多少神秘傳說?如此美麗的鄉村,該有多少鄉愁和期待?她離蘇馬盪這麼近,為什麼不借力發力,開展鄉村旅遊?如果把美麗鄉村建設搞起來了,把鄉村旅遊搞起來了,在螞蝗村這樣的好地方,又該生長出怎樣的好日子,怎樣的秋高氣爽的艷陽天啊?這也正是老友譚顯高的一門心思,因此他邀我來這裡考察旅遊資源。並且,還專門邀約了蘇馬盪景區董事長楊正龍先生同行,請他作旅遊策劃和指導。在我眼裡,螞蝗村如刺繡的花朵,看上去讓人心生詩意。但願她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寫成一章人見人愛的詩篇。

我們從第六組所在地三台溝下山去。

山下有一條小河,黑洞河。河邊一座菩薩岩,可見菩薩騎馬圖形。對岸,左邊叫勁頭包,右邊叫方家山,兩峽夾一條陰河。陰河進口處上方,有大岩洞,人稱大兵洞。據測,高20米左右,寬7米左右,長約70餘米,大石門上楷書「天成洞」。這岩洞過去是避難躲兵的藏身之地,抓壯丁時,人們把糧食蔬菜臘肉藏在洞裡,晚上才敢生火,白天吃熟食,一般人發現不了,逃過了多次劫亂。利川市政府已於2011年8月9日掛牌為洞府保護地。走進大兵洞,令人震撼,洞內有12道卡門,洞牆上有方形槍眼,可作瞭望孔或架着火槍對外射擊。不知經過了多少風吹雨打,這岩洞依舊巍然屹立。 嚮導砍開茂密的芭茅草,我們下到半山腰。

人頭石,即「夫人石」,山下是隧道出口處

突然,眼睛一亮,人頭石就在不遠的左前方。那塊突出的山岩面向峽谷對岸,其形狀如同女人頭像,額頭那麼亮,還有幾縷流海,眼睛鼻子惟妙惟肖。老譚說,有人量過,高約20米,寬約10餘米,當地老百姓叫作「夫人石」。誰的夫人?巴國將軍巴蔓子的夫人。蘇馬盪所在的都亭山,是土家民族英雄巴蔓子的葬地。巴蔓子為平息部落內亂,曾到楚國借兵,承諾平息內亂後,送楚國三座城池。巴國內亂平息後,楚王派使臣索要城池。巴蔓子答道:「城邦乃國家之地,是不能送人的。我有負於楚王,那就拿我的頭顱,去向楚王謝罪吧!」言畢,揮劍自刎。楚王被巴蔓子以生命兌現承諾的行為所感動,以最高禮儀把巴蔓子安葬在都亭山上。巴蔓子夫人化身為石,遙遙相望,日夜盼望着將軍歸來。如今,「夫人石」就在利萬高速大莊隧道出口的懸崖上,千年萬年地守望着天上人間,守望着蔓子將軍。

這是一個遠古時代的壯美的愛情故事。

從黑洞河朝蘇馬盪方向走去,是一條風光秀麗的大峽谷。峽谷深長,懸崖峭壁,流水清澈,鳥語花香,一步一景,如詩如畫。約兩公里處就是碑岩河,再兩公里處就是小梯子河。汪家岩洞有通往重慶的千步坎,是古鹽道的必經之路。石梯邊有數百年的大樅樹,讓人發思古之幽情。連接蘇馬盪的馬鈴鐺河(這是我取的名字,當地叫馬里光河),是一條分岔河,自然景觀養眼養心。我想,是誰把天堂安排在這樣寧靜而又美麗的峽谷里?茂林幽深看秀峰,懸崖起伏探奇洞,溪河蕩漾流水清,山情水韻巴楚風。哦,這一條峽谷串起無數顆明珠,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沿着峽谷走一趟,好像是從天堂里偷來了花樣時光。

這一趟值得,螞蝗村叫人驚艷。

在這裡,撥開時光迷霧,穿越歲月驛站,呼喚巴人雄風,抒寫鄉土詩篇。上山後,我看見楊正龍先生黑呢子半長大衣上,粘滿了細綠的蒼耳子。他真是個敬業的人,走累了,吃飯時竟打起了磕睡,不由得令人心生感動。我們回到螞蝗村溫暖的火爐旁,酒碗裡蕩漾着金色陽光,鄉親們樸實的話語中蘊涵着山野氣息。我仿佛聽見,回歸自然的生命律動的節奏,帶着新的憧憬,傳來歷史曠遠的回聲。哦哦,螞蝗村,留存在記憶中的愛與美。[1]

作者簡介

甘茂華,土家族,籍貫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