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廈門大學 的圖片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的前身系1921年創辦的國文系及1926年成立的廈大國學研究院。學院擁有1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福建省重點實驗室 、3個福建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以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3個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1] 、1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 ,開設有人文科學試驗班 ,實施廈門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

系所設置

包括中文、歷史、哲學3個系,有2個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研究所: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1個國家其他部委研究基地——國家語言監測與研究教育教材中心;2個福建省高等學校文科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哲學與當代社會研究中心、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心;還設有戲劇影視與藝術學研究中心、美國史研究所、佛學研究中心、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宗教學研究所、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哲學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陳嘉庚研究中心、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海洋考古學研究中心、閩商研究中心、漢語言文字應用和推廣研究中心、海洋文明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知識論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新媒體動漫研究中心、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18個校批研究機構。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和廈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掛靠本學院。學院代管人類博物館、魯迅紀念館、中國近現代文學展覽館,負責管理校史館、陳嘉庚紀念館。出版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道學研究》等學術刊物。

學科專業設置

學院歷史悠久,學科積澱深厚,前身系1921年創辦的國文系及1926年成立的廈大國學研究院,魯迅、林語堂等著名學者曾在這裡任教。現開設有人文科學試驗班(含中國語言文學類、歷史學類、哲學類),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戲劇影視文學、歷史學(含世界史方向)、考古學[2]、哲學6個本科專業,7個一級學科,5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擁有1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1個國家重點學科專門史(經濟史)、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歷史學)和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通史),2個福建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哲學與當代社會研究中心、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心)以及1個省級考古人類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校級哲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6個福建省重點學科(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戲劇與影視學)和5個福建省特色專業(歷史學、考古學、哲學、戲劇影視文學、語言學);現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以及6個校級及以上實踐教學基地。

人才基礎

人文學院有着雄厚的人才基礎,經過近年來的大力引進和着力培養,學院人才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學院共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級「四個一批」人才工程1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8人,教育部人文社科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另有國家社科基金會評專家5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5人,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1人。

人文學院歷來重視對青年人才的扶持力度,注重學術梯隊的組建和培育,逐步推動人才結構和年齡梯隊趨於合理化發展。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34名,其中教授36名,副教授56名,助理教授42名,高級職稱占總數的69%,具有博士學位者占總數的91%。不僅如此,青年教師的成長更是喜人,先後有3人在廈門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中獲特等獎殊榮。並在各省級國家級的多項比賽中獲得獎項。

人才培養

人文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572人,其中本科生901人、碩士生403人、博士生268人。人文學院始終以「厚基礎,寬口徑,培養人文精英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對大一新生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注重文史哲基礎知識學習與學科的綜合交叉,關注學術前沿和社會現實,力圖培養和造就具有寬厚紮實的人文學科知識、較強的外語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從事人文學科基礎研究、志向遠大、真誠熱情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視頻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相關視頻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寧靜的廈大
這是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芙蓉四118宿舍合力製作的青春記錄,用幾個場景表現了我們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